观避暑山庄钟表宝玺展
承德 钱宝林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从7月5日开始——10月8日,在避暑山庄宫殿区的松鹤斋联合推出了一项展览——“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特展。
通向松鹤斋的路
这是微机出的票,全价68元,半价34元(门票提供 常甘生)
在松鹤斋前的一进院落,是钟表馆的四个展室
在展出的钟表中,以明末为标志,相继展出了英法徳和大清以来造办处出产的钟表,给人以十八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人类文明进步信息。以及清政府学习那些舶来品的成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清乾隆清宫造办处铜镀金亭式番人进宝钟
英国 铜镀金少年牵羊钟
穿过松鹤斋,就看见了十五间照房。这里展出的四枚藏于北京故宫的避暑山庄印。他们分别是:
这些原藏于避暑山庄的印玺,第一次回到他的老家,在这么高规格的十五间照房展出,受到家乡人的瞻拜,我想,他们的心里肯定是非常自豪的。
特别引起我兴趣的是在山庄89年的建设中最后一组建筑纪德堂展出的25枚清皇家玉玺中排序的前5枚五岳印章。
东岳宝玺,满汉双文是旃檀木制作的。15.5厘米见方,通高16.6厘米,钮高11厘米。附系黄色绶带,这是二十五枚印玺中唯一的一枚木质宝玺。印文是:皇帝之宝(汉) 以肃法驾(满)。这是清乾隆帝使用最多,范围最广的一枚印玺。乾隆去圆明园和避暑山庄的时候,都要带上这枚“皇帝之宝”随驾。像皇后册命、皇帝大婚、发布殿试金榜等大事,都是这枚宝玺登场。
西岳宝玺。以独立的满文刻制。皇帝之宝 以布诏赦。12.5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钮高6.3厘米。附系黄色绶带。以发布诏赦命令用
南岳玺,大清嗣天子宝 以章继绳。此为金质宝玺。7.9厘米见方,通高7.6厘米,钮高5厘米。这方印玺,用之极少。是皇帝传承换位时候所用。
北岳玺。这枚皇帝奉天之宝(汉) 以章奉若(满)。碧玉质。盘龙钮方形,附系黄色绶带。14厘米见方,通高15.2厘米,钮高11.5厘米。用途为皇帝对上天的尊崇和礼敬。这枚玺也用之很少。
中岳玺。大清受命之宝 以章皇序。白玉质,盘龙钮方形。附系黄色绶带。14厘米见方,通高12厘米,钮高8.2厘米。这方宝玺位列二十五宝玺之首。表明清王朝受天之命统治中国的合法性。据说,这枚宝玺原先是皇太极所拥有,乾隆将其保持了原样。
这五枚宝玺按照排序,应为:大清受命之宝——以章皇序、皇帝奉天之宝——以章奉若、大清嗣天子宝——以章继绳、皇帝之宝——以布诏赦、皇帝之宝——以肃法驾。这么算来,从后往前推,正好是五岳中的东西南北中。
天有五星,金木水火土。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山有五岳,泰华衡恒嵩。人有五德,温良恭俭让。另外五德也可以指:智信仁勇严。还有古人常讲的:仁义礼智信等。比如最后一组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道德准则。
我没有了解到那些大学生志愿者,这五岳怎么和清帝的二十五种宝玺的前五个宝玺联系起来的。只是想到了,历代皇帝都是在“替天行道”,山是离天最近的,而中华大地历代所尊崇的五岳,正是他们所寄托的和期望的场所。
二十五方宝玺,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象征,是二十五御用国宝的总称。乾隆皇帝根据周朝是历史上皇帝绵延代数最多的朝代。周朝一共绵延了二十五代,乾隆皇帝也是想着清王朝像周朝那样长久地辉煌下去。于是下令内务府大臣到大内府中挑选上等印玺二十五方加以重刻,并将二十五方宝玺俸放在交泰殿内,以按典钦用。其他宝玺,有对外国的,也有对外藩的,有表彰尊崇古训的,还有以展宗盟的皇帝亲亲之宝。这些以国家政权象征的宝玺很值得一看。
从纪德堂出来,转向松鹤斋的最后一组建筑,畅远楼赫然在目。再向前,出垂花门,回眸看,畅远楼的背影遮挡了我的视线。历史如烟,往事如昨。我这里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更多的历史故事。
(图片中左上角带有宝玺印文的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