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物馆情缘(32)
——天坛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北京天坛是明清皇帝祭天的场所,也是规模较大的坛庙建筑群,天坛规模较大,融合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天坛布局严谨,建筑结构具有特色,装饰丰富,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结合明、清建筑技术、艺术的优点。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的实物,也是皇家祭坛建筑群中的代表。天坛从总体到局部,都是建筑作品,也是工艺作品,是华夏民族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其中包含着物化了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天坛无论在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和建筑艺术上,都可以代表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的最高设计水平和技术水平,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上代表之作,在中国建筑史和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961年,天坛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2021年,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坛,在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上午,还是北京及周边“老知青”们的相聚活动场所,已经坚持有数年了,大家给他起了一个别致的名称——“知青角”。活动当天,真是歌声嘹亮,人头攒动,各种旗帜飘扬,每面旗帜上面印制当年他们所在的地区和名称,有东北、内蒙、陕西、云南等等,都是些上了年纪又有经历、有故事的一代人!他们有的坐在轮椅车上,也有拄拐杖的,还有相互搀扶的。真是岁月无情,在每个人的脸上似乎都能看到难以抑制的情感,若没有亲身的经历怎能体会出这一代人中的滋味!人生的命运啊,竟然要他们在此重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