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避暑见闻录(二)
龙小平
到贵阳头一天,正巧也是贵阳一年最热的几天,最高达温度32℃,晚上下降到26℃,不用空调即可入睡。即使是白天,街道上有些热,一站到树荫下,便凉快多了!由于长期凉爽,只要到了32℃最高点,贵阳人就会叫喊:受不了了!真不好理解那些火炉城市经常40℃以上该怎么办?
夏伏时节,各地避暑客纷至沓来,或租住民居,或投亲靠友,或研学参会充分享受难得的清凉,有关部门估计在百万人之多。同时来贵阳买避暑养生房的人也多,应该也近百万。
贵阳的公园很多,森林复盖率很高,也是避暑佳地。黔灵公园很大,每天涌入的游人如织,练功唱跳,耍猴竞跑应有尽有,男女老少不论门票购买或免票均争先恐后鱼贯而入。河滨公园,花溪公园,观山湖公园……每处均是人头攒动,人气很旺。因为都是二十几度,太舒服了!
说到公园,花溪公园值得一赞!花溪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一位名叫周奎的文人来到了这里,周奎家族在清朝是“一门五进士”,而整个周家在贵阳出了九个进士、两个翰林、十四个举人。这样的家族历史在贵阳是极为罕见的。周奎在家庭贫困的环境下成长,但通过刻苦读书,最终成为了文人地主。
巴金与萧珊的爱情故事为公园添上了一抹浪漫的色彩。他们在花溪公园的东舍完婚,并以此为背景
了《憩园》,使花溪公园成为了爱情与文学的见证者。
公园内还有一处特别的纪念地--戴安澜将军的墓。戴安澜,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远征军将领,其勇猛果敢和至死忠诚的精神,为后人所敬仰。在战争结束后,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贵阳人民在花溪公园建立了他的衣冠冢。这不仅是对戴安澜将军的深切缅怀,也是对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的集体致敬。
不仅如此,花溪公园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不仅承载了自然之美,更融入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在1959年,陈毅元帅对花溪公园进行了访问,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脚步穿梭于公园的每个角落,感受着这里的自然美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陈毅元帅动笔写下了《花溪杂咏》七首,其中赞美了花溪的自然风光和布局之美。
《花溪杂咏》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
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
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
蛇岭龟山相对峙,麟阁矗立似玉屏。
坝上桥头听风雨,溪边还有夜钓人。
花溪棋亭注山腰,多人聚此费推敲。
劝君让他先一着,后发制人摸最高。
书察水库工已竣,莲花山峰被削平。
湖水碧绿三十里,夹岸桃花照眼明。
公社农业机械站,十部耕机左右陈。
此是历史新开始,机械渐代力耕勤。
弟兄民族最相亲,苗汉布依一家人。
公社内外大合作,共同感谢党恩情。
东舍西舍小停留,长看花溪绿如油。
农村如此园林化,神州富裕永不愁。
诗歌不仅是对花溪公园美景的颂扬,更是对其历史和文化的认可。夏日里,享受凉爽美景时,又可享受如此优美的文学作品,真是乐哉欢哉不亦乐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