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法轮寺
杨永军
法轮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西北的大城子镇政府西侧,原系元代重臣济拉玛(者勒蔑)之后裔、喀喇沁部落蒙古王公的旗庙,为清代较为著名的十大黄教寺庙之一。是宁城旅游、内蒙古旅游的重要景区。
法轮寺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竣工于嘉庆八年(1803年),历经58年。建在辽、金、元时期的灵隆寺废墟之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全寺占面积22000平方米,原有14幢主体建筑和8幢辅助建筑,全部建筑呈现在由南至北、由低至高的一条轴线上。由法轮寺、大佛寺、普昭寺和白塔寺四部分组成。其中法轮寺居于中轴线上,其东有普昭寺,西有白塔寺,其后有八楹藏经楼、大佛寺。整个建筑群气势宏大,风格独特,浑然一体。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瓦、石、木、青砖青瓦、画栋雕梁,是全县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中最完美的一组建筑群。法轮寺最前面是一座长30米、宽20米的月台,月台两侧竖立旗杆。月台后紧接天王殿,天王殿建在方形石台基之上,单檐悬山三开间,内供四大天王塑像。天王殿东有护神殿3间,单檐硬山式。天王殿后之东西两侧有重檐钟、鼓楼,楼基是2米高的方形雨石台基。天王殿之北是站禅寺,建在长方形台基之上,重檐歇山式,八开间,内供八大金刚塑像。
法轮寺现由隶属于宁城县大城子镇政府的法轮寺管理处管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天王殿、钟鼓楼、旃檀殿、正殿、东西罗汉殿、东西配殿等建筑。法轮寺为蒙汉结合的喇嘛教寺院,又曾是喀喇沁蒙古王公旗庙,对于研究本地区清代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法轮寺早期有票,现免费无票,在此游览再次与北京券友杨卫江老师相遇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