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票上的精美古建筑——三晋古塔
罗斌林
北京铁路局曾经发行过一套十二枚精美的“三晋古塔”站台票,我十分有幸得到一套,予以收藏。它们分别是“飞虹塔”、“无边寺塔”、“觉山寺塔”、“阿育王塔”、“应县木塔”、“五台山白塔”、“平遥东塔”、“太原双塔”、“显通寺铜塔”、“大云寺塔”、“史公塔”、“普济墓塔”。(见下图)
飞虹塔位于山西洪洞县东北部霍山的广胜寺,始建于汉代,前身是阿育王塔。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琉璃塔。现塔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历时12年建成。塔平面八边形,是有十三檐的楼阁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层为木回廊外,其他均用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由于其塔身五彩斑斓如雨后彩虹,故名“飞虹塔”。
无边寺白塔,位于山西省太谷县。这处寺庙,创建于西晋泰始八年,北宋治平年间曾予重修,题名“普慈寺”。北宋元祐五年,又予续修,并建白塔一座,开始有了白塔寺之称。元、明、清又屡次修葺,光绪三十二年再次修复,称“无边寺”。该寺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觉山寺塔,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觉山寺内,始建于北魏,后倾圮。辽大安五年(1089年),重建觉山寺塔。觉山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建筑,通高44.3米。底部边长6.2米,有基座三层,下为八角须弥座,中为平座勾栏,上为莲座。塔底层边长5.1米。塔身呈桶状。觉山寺塔是保存较为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座辽代密檐砖塔。
阿育王塔,坐落在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城内古圆果寺内,俗称白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自建600多年中历遭三劫,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建为砖塔。阿育王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塔建于塔基正中央。塔平面为圆形,塔身为上肩略宽圆形覆钵式,刹身为砖作相轮11层,砖雕艺术高超,是中国藏式塔中的佳作。一般喇嘛塔底座均采用方形,但是此塔底座却为正圆形。阿育王塔与北京妙应寺大白塔共为中原地区今存喇嘛塔早期作品之实例和典范。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金明昌六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堪称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五台山白塔是佛的舍利塔,通高56.3米,比北京北海塔要高出20.4米,全身白色,建于元大德5年,为全砖石结构砌成的实心塔,共由塔顶、塔项、塔身、底座四部分组成。大白塔是五台山的一大标志,也是五台山的象征。此塔其规制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规模、规格要比北海的那座白塔大好几倍,高达50余米,全为实心修筑,建成实心塔是因为佛教讲究的就是诚心实意。
平遥城南门外有东、西二塔。其东塔最下部做台基一重,八角形,有上枋与下枋,扁而平,也似基座之示意;其上再做八角形基座二重,下重基座上下枋均各做叠当选砖三层,束腰雕花纹,多仿木构式样。塔身平面为圆形,塔身极高。在各层束腰部位仍做方格,内有砖雕花纹,还有一圈“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符号。塔身上部的三分之一砌砖,光而平,圆而美。塔顶收为斜坡,砌四圈瓦片,顶部长出小树枝。整个色彩成为土黄色,它与平遥城外大地的色调相同,且是一座实心塔。
太原永祚寺双塔,又名凌霄双塔,是山西省会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向山脚畔。永祚寺内的两塔犹如一对孪生姊妹,相映成趣。凌霄双塔还有一个美丽动听的别称—文笔双峰。这两座形同孪生的姊妹塔,一个是先建的“文峰塔”,一个是后建的“舍利塔”。双塔巍峨俊秀,是我国双塔之最。
显通寺铜塔,作为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产物,原本共有五座,象征着五座台顶,象征着朝圣者的精神登峰。遗憾的是,现今仅存两座铜塔保存完好,它们屹立在寺内,见证了岁月的沧桑。西边的铜塔名为“多宝如意宝塔”,是明代四川重庆府的陈挺杰等人在云南出资,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七月铸成。塔身设计独特,高8米,底座为须弥座,塔基上雕刻有精美的小殿和佛像,塔内则放置佛像,外部镌刻着经文,塔中更有四大金刚托塔的壮丽景象。塔身下层西南角,有一座小如拇指的铜庙,内供奉着小指大的土地像,充满了神秘色彩。
大云寺(俗称铁佛寺)。在山西临汾市西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毁坏,康熙五十四年重建。因为寺内高耸的宝塔下供奉着一尊远近闻名的铁铸佛头,所以这里又被称为铁佛寺。方塔六层, 一至五层为方形,六层为八角,按八卦方位排列建造。塔高30余米,各层均有琉璃构件,镶成仿心。内容为佛、菩萨、罗汉、 弟子及佛传说故事,为阳城县匠师所作。第一层中空,内置高6米, 直径5米的铁铸佛头,造型丰满,眉目端庄,当系唐代原作。
史公塔,也称为北坛塔,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是一处融合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旅游景区。该塔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是一座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原高三十五米,现高四十四点一二米。史公塔的设计体现了金碧辉煌与雄浑秀丽的外观,塔顶和覆盆装饰有黄绿两色的琉璃,使其外观更加华丽。塔内一、二层为砖砌台阶,三层以上则为木梯,每层四面开有砖券窗户,并设有木栏,游客可以登临远眺。史公塔内部还供奉有弥勒佛和送子观音等佛教造像,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普济墓塔为清末民初所修,纯汉白玉建筑,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坐落在雕有莲花的石砌束腰方台,四角有四位肌肉隆突,虎背熊腰的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间内槽坐佛小像110尊。墓塔底座为八角须弥座,塔身之上雕有八角楼檐。宝壶形塔肚设四龛,各刻一尊脸带微笑,面目慈祥的弥勒佛像,因普济生前自称弥勒转世,所以弟子遵其意愿雕刻此像,这座喇嘛式佛塔原安铜顶,现已不复存在,塔刹剩石制覆盘。塔腹上面这八角飞檐,配以斗拱,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大方。
其实,在这里展示的这些只是山西古塔数量的冰山一角。据资料显示,山西省的古塔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的古塔数量达到六百多座以上,其中价值较高的128座在《山西古塔大观》一书中得到了重点介绍。山西省是塔的圣地,占据中国存世古塔的一半以上,保守估计仍有大小约700座古塔立于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