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人语丝(二)
保定 陶万春
人生的路有两条:一是符合大众的选择,二是随着自己的心愿。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赢得掌声,但鲜有自己的掌声;后者,因为另类和个性,几乎无人为你喝彩,但因为温暖,倍受门票收藏者的青睐。
在家里呆久了,总想出去走走,换换新鲜空气。在旅途中又总是想家,想驴肉火烧的味道,想古莲花池的荷花。这样的回环反复,构成了门票收藏者的基本生存状态。人总是在留恋过往,旅游如此,爱情亲情友情也概莫能外。时光荏苒,不再回头,而令人心驰神往的,往往是生命中的下一个驿站。
千古英雄苏东坡,我的挚爱。他诗书画文俱佳,而更重要的是他“有趣”,在被贬的路上,出入儒释,得禅化羽,旷世明达,活得有滋有味。后来明代有高人,总结出苏东坡赏心十六事,分别为:一、午倦一方藤枕;二、抚琴听者知音;三、乞得名花盛开;四、晨兴半柱茗香;五、花坞樽前微笑;六、月下东邻吹萧;七、柳荫堤畔闲行;八、飞来佳禽自语;九、开瓮急逢陶谢;十、接客不着衣冠;十一、隔溪山寺闻钟;十二、客及汲泉烹茶;十三、暑至临流濯足;十四、清溪浅水行舟;十五、凉雨竹窗夜话;十六、雨后登楼看山。这大约就是晚明文人风流倜傥所在了。我以为,如果东坡先生活在今天,还应加上一个赏心事,即“月下抚券怡情”。
时间是一均速前进、均匀等质的直线,一分一秒皆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在门票收藏人记忆中,时间的体积、容量和质量又是不同的。为了制作一部上乘的券集,收集合适的门票要等数载。为了一枚心仪门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它在灯火阑珊处。多少难忘的时刻,多少失而复得,多少记忆深处的人和故事,也许就在前一秒发生了,在你的身边萦绕不息。
一个人怎么样才能算拥有“自我”呢?一个重要的标志是看他有没有真性情,亦为之一生奋斗的目标。在人生海海中打拼,为的是生存,为的是养家糊口,而这个过程和结果,无论多么地风光无限,总有谢幕的时刻。而一个业余爱好,完全可以当做毕生的事业,生命不息,爱好不止。
人生36000天,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寿命里,只不过是一瞬。地球80亿芸芸众生,一个人小如尘埃。金钱美女名车豪宅,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替代你感受人生的欢愉。人生有无价值,身外之物只不过是些符号,对爱好的不懈坚守,才是最好的享受。
门票收藏界的大咖,都藏而不露。言语谦虚,衣着普通,行为低调。他们内心波澜壮阔,脸上却风平浪静。他们对拍卖的中意门票,欲擒故纵,果断拿下。他们不是正常人,而是秦岭山脉爬树的大熊猫、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移动的亚州象、黄河壶口瀑布的激流。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在门票收藏的道路上,难的不是一票难求,最难的是“读人”。有的人在晴天时愿意把伞借给你,而雨真的下起了,他却举伞俏俏离去。还有的人,在你负重前行时袖手旁观,不肯伸手相助,而当你功成名就后,他却毫不掩饰前来分享。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至今,我还在捧读这本“人之书”,争取余生能读懂它。
哲学家康德说,人有三种快乐:物质和生理上的快乐;做了正确的事,得到道德上的快乐;半夜听着风吹着落叶掉下来,感到舒服,感到心灵上说不出的快乐。第三种快乐,美不可言,门票收藏者的快乐源自在此。
中国是礼仪之邦,酒文化底蕴深厚。各地的门票交流会,总要设宴款待八方来宾。美酒打开,形态各异的来者就呈现出人的本来面目。有的面红耳赤,有的自斟自饮,有的死缠烂打,有的以茶代酒。不善饮者,浅尝辄止,做个样子,增添了欢聚气氛。而善饮者,对酒当歌,热情奔放,呆萌可爱。
将白发比喻人的愁思,这是从生理的变化而言。门票收藏大军里,多数人是银发一族,但这些人心态年轻,仍在收藏的天地之间翩翩起舞,并乐此不疲。人虽老,心不老,有活力,这不是真正的老;人未老。心态暮气沉沉,泛不起一点涟漪,这才是真正的衰老。
当我们羡慕别人的成功时,却忘了成功者曾经流过的汗水和泪水。我们渴望成功,但在这之前,更应该拿出一面镜子,时常反省审视自我。
~2024年8月13日写于西大街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