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八日收到浙江省门券收藏专委会徐彬会长寄来的门票,打开信封在众多门票当中有一枚长江漂流纪念馆门票映入我的眼帘,只见门票主图是几个人乘坐橡皮艇在激流险滩上漂流的画面,门票上方一行红字“长江漂流纪念馆”。从门票背后简介上看到:长江漂流纪念馆位于虎跳峡谷4公里处,纪念馆内珍藏了大量珍贵照片与资料,真实全面地再现了1986年震惊世界的长江漂流一幕,纪念馆以弘扬民族拼搏精神为主题,观后使人振奋,无愧是一部爱国主义好教材。
长江漂流纪念馆门票
因为当时的网络新闻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对此事件还不了解,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从资料上查找到长江漂流背后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长江漂流缘起在1985年,美国职业探险家肯·沃伦打算完成世界上第一次长江漂流。而这个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青年漂流爱好者的热情,“中国人的长江,应当由中国人完成首漂”。1986年夏天,西南交通大学摄影师尧茂书只身漂流长江,尧茂书在金沙江一个险滩遇难,之后事件发酵,很多年轻人热血沸腾,打算“前赴后继”。家人不让去,就和家人断交。此后,民间自发组织洛阳队、政府支持的中科队,也相继开始长江漂流。
虎跳峡是中国两只漂流队遇到的最危险河段之一,利用碉堡式密封船,洛阳队和中科队成功漂过虎跳峡,成为民族英雄。在被亢奋的爱国主义情怀裹挟下,长江漂流一共持续了5个月,造成当时参与漂流的中美队、洛阳队、中科队三个队伍共有10名队员遇难。中方设备缺乏、技术落后,几乎是在靠勇气“作战”。
长江漂流能够引起那么大的反响除了其爱国主义精神,更多的还是能够让人们意识到人这一辈子就是要有一种精神,就是要有一点故事,当他回首往事时能为自己没有虚度年华而自豪,不会因为自己碌碌无为而羞愧。
2024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