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端(1)
——沈阳故宫
夏至临近,开启历时往返十四天的旅行——向北端“找北行动”。第一站:沈阳故宫。
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是满清入关前使用的宫殿,是中国仅存的两个完整皇宫建筑群之一,代表满族早期皇宫建筑艺术。
沈阳地处沈水(现称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因此得名。但在历史上,沈阳还有两个响亮的名字:“盛京”和“奉天”。1625年(天命十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将后金政权国都迁到沈阳,定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着手修建皇宫(即沈阳故宫)。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沈阳故宫内中路的皇太极皇宫开始建造。大体于明朝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完成建造。数年后,皇太极将这里改称“盛京”,后又经二十多年,清朝庭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故沈阳又名“奉天”。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顺治皇帝在沈阳故宫登基继位。同年,清朝迁都北京后,盛京(沈阳)成为陪都,沈阳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沈阳故宫开始成为康熙、乾隆等皇帝东巡期间居住的行宫。
1961年,经过国务院评定,沈阳故宫博物院被评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沈阳故宫博物院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4年7月1日,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沈阳故宫作为明清故宫的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5月18日,沈阳故宫博物院被核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沈阳故宫,一个燃烧着大清王朝初心野心的起点,一座见证皇家恩怨情仇的围城。沈阳故宫。它古典的气息,仿佛将你带回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红墙黄瓦之下,每一座殿堂,每一处画壁,都透露出皇家的气派。沿着石阶而上,每一步都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历史时期,感受着岁月冲刷的痕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让人不禁对这片土地上曾经上演的故事而感叹。
沈阳故宫里的大烟囱,叫“一统天下”,位于清宁宫的后面。整个故宫只修建了这一个大烟囱,不仅如此,皇宫还贴出告示,盛京城里的任何烟囱,都不能高出清宁宫的烟囱,这叫做:“大清的江山,一统(筒)天下!”这个烟囱共有12级,如果烟囱的每一节代表一位在位的皇帝,若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算起,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恰恰经历了十二位皇帝。烟囱从下往上,一层比一层小一点,最上面只有三块砖,而末代皇帝溥仪正好在位3年,清朝就被推翻了。这样看来,它还是一座可预知未来的大烟囱。所以说,能够与神通广大的大烟囱合个影,你就会火、火、火起来。
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上最后一个句号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