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从不败美人
——宋庆龄故居再访记
保定 陶万春
初秋时节,碧波荡漾的后海,仍飘逸着湿润之气,它把这清爽送给湖畔的一处花园院落,营造出有别他处的清静优雅。这让人着迷的景致,是属于一个传奇女子的。她,就是宋庆龄。
宋庆龄故居位于后海北沿46号,它曾经是清代醇亲王的花园。这个花园在宋庆龄的多次婉拒中,还是悄悄的改变了容颜。周总理特别关照,增建了一栋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仿古的建筑风格,也许吻合了宋庆龄内心的温婉,1963年的春天,70岁的她迁入这个院落,并在二楼办公室兼卧室的床上,走完了一生最后的18年。
世间万物似乎都是暗合的渊源。1912年8月孙中山到北京时,曾在这个王府与醇亲王会晤,51年后,他的爱妻追循先生的足迹,入住这个王气十足的地方,并且留下了许多迷人的故事。
这个园子很大,也很美,南北园林风格交相辉映。园中的南湖,怀抱在错落有致的假山之中,远远地折射出听雨屋的影子。这样的长廊,适合在下雨的时候,倚栏静坐,一边听着淅淅沥沥敲击声,一过欣赏避雨的鸟儿,惊叫斜插掠过的身影,让心随着湖中溅起的水圈,又一层一层的分散开来。
主楼边的长廊,辉映着初秋的阳光,带着孩子的游客,一边倚着长廊和闺蜜轻声细语,一边看孩子在秋千上欢快地荡来荡去。淡然夹着喜悦,欢歌带着笑语,人生的闲适和幸福,全都流淌在这个生长了百年花草和植株的王府花园里。
走入二层小楼,宽宽的台阶,墨绿色的地毯,木质的楼梯扶手,让人有一种明快的感觉。一楼会客厅内,宋庆龄曾接待过周恩来、陈毅等众多开国领导人,以及她相识多年的老朋友,美国记者埃得加.斯诺、医学博士马海德、久居中国的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等,都是这里的坐上客。兴致所至。她还会亲自下厨,做几个拿手菜款待客人。这是一个细腻的女性,亦是一个性情中人。
传说宋庆龄非常喜欢鸽子,所以在二层小楼后面不远处,设置有鸽子窝。她在散步之时,常走近鸽舍喂食。记得有一幅年画,宋庆龄笑容可掬的搂着两个小朋友,小朋友每个人怀中都抱着一个白色和平鸽。此刻我仿佛又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宋庆龄在前线看望伤员,筹措物资,不辞辛苦。
在外面,她是一个万人嘱目的伟大女性,而在这个园子里,她是一个普通而柔情似水的女人。那个安静的主楼,替她遮风挡雨。长长的红地毯,铺满卧室和书房。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安静地散落成一地金黄。走廊一端,管理人员安然地翻阅书籍,更增添了恬淡和温馨的气息。游人在每个门口好奇的向室内张望,仿佛那个伟大的女性从未离开,正在卧室里安静地睡着,正在小厨房烹饪拿手好菜,正在书房里愉快阅读,正在她哥哥宋子文所赠钢琴琴键上,弹奏着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命运第五交响曲》。来来往往的人都放松了脚步,生怕惊动了先生。
园内亭台楼阁一应俱全,还遍布着奇石名花名草。小楼东面,栽有几棵海棠树,名“西府海棠”。每年4月10日下午,这里都要组织京城海棠诗会。我原本打算那天赴京,现场体会诗与海棠交集的氛围,无奈家中有事,在海南无法前往,只好再等来年了。这海棠开在春天,这海棠冰清玉洁,这海常脉脉含情,像极了生前的先生。
宋氏三姐妹,三个人演绎了大半部中华民国史。民坊间都说大姐爱财,二姐爱国,小妹爱权,可谓一语中的。宋庆龄以其辅佐孙中山辛亥革命,追随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让人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貌和气质,永远的留在了人间,也根植于爱好和平的世人心中。
怀着敬仰的心情,循着她的足迹,在这个到处都是她生前气息的王府徘徊,心绪会在不知不觉间穿越时空的阻隔,触摸到院落中和橱窗里清晰的印迹。那些似乎附带了时代美人精气神的物质遗存,萦绕着真实的记忆。她从未走远,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又来到我们身边,用她那娇小玲珑的身姿,用她卓尔不群的气场,用她的一个又一个善举,继续生动着我们幸福的生活。
~2024年8月21日写于保定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