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物馆情缘(34)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坐落于武汉东湖风景区,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现有馆藏文物26万余件(套),以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最有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阳区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196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馆视察,并亲笔题冠名。
1977年9月,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2430年后,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这是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那一天,随州城郊擂鼓墩驻军扩建营房过程中,偶然发现了曾侯乙墓。这是个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6倍的“超级古墓”。当勘测小组赶到现场时,部队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顶层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会永远不复存在。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墓室积水抽干后,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座精美绝伦的青铜铸器惊呆了:历经两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
2016年10月,我们“知青庄园群”在武汉搞了一次聚会活动,与会知青来自全国各地,有近100人参加。在活动期间,我提议抽出半天时间,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因为我知道,湖北省博物馆馆藏一件稀释珍宝——曾侯乙编钟。没来的时候,还有人不大愿意来,等看了这个编钟以后,都感到了震撼。尤其是正赶上专业人员身穿商代衣服,用编钟伴奏,编钟的音色高亢悦耳,宛若天籁之音。演奏开始了,钟声响彻云霄,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引领人们走入古老的乐曲之中。随着演奏家用双槌轻轻敲打编钟,钟声宛若龙吟虎啸,铿锵有力,每一声钟鸣都带着深深的响动,奏出了自然界万物的和谐律动。伴舞人员在清脆悦耳的伴奏之中,轻漫舒袖,跳出美轮美奂的古典舞蹈,使我们仿佛穿越回到了遥远的商周时代,给人一种肃穆而庄严的感觉,使人心灵得到洗涤与升华。参观者都纷纷表示:这次的参观真是值了,不虚此行!
(▲图中左一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