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建筑工法展览馆与海河东路不足百米,离此不远就是天津中环线跨海河桥梁之一光华桥。走过光华桥的左手方向,就是天津的又一座寺庙挂架禅寺。
挂甲禅寺坐落在中环线新围堤道和南北大街交口、靠近海河的地方。挂甲禅寺,老百姓俗称挂甲寺。挂甲禅寺原名叫庆国寺,据传说始建于隋末唐初,有1300多年历史了,但目前也无法考证了,但至少明朝时期挂甲寺就已经存在。
庆国寺为什么改名改挂甲寺,民间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比较有名的说法是和唐朝一员大将有关,这员大将就是尉迟恭,也就是民间的门神之一。相传唐贞观年间尉迟恭随唐太宗征东归来,路过这里时发现庆国寺,便在此解甲休息,晾晒盔甲,一晾就是好几天。从此之后,周围老百姓便将寺名改叫挂甲寺,而寺院的和尚也只好按照乡邻的意思更名成了挂甲寺。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唐太宗于贞观十八年也就是公元644年征东归来,路过庆国寺,便在此解甲休息。唐太宗一时兴起,向庆国寺里的僧人要来纸笔,亲书“挂甲寺”匾额一方,嘱咐和尚将庆国寺改名为挂甲寺,以此作为凯旋的纪念。还有传说是北宋杨家将中杨六郎曾在此解甲晾晒因而得名挂甲寺的。
明万历二十八年,抗倭将军张良相率部来到挂甲寺的遗址,听说了唐朝时期挂甲寺的故事,于是也效法前人在挂甲寺挂甲,以期抗倭成功。而张良相也真的很快荡平倭寇,于是他命部下众将士捐资捐物重修挂甲寺,而地方百姓也大力协助,只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新的挂甲寺就建成了。
现寺庙院内还有一古井,为旧时出家僧尼日常生活饮用和浇田之用,后被毁填埋。1996年由民间人士陈先生捐资挖掘出土并修葺。
挂甲禅寺在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都经历过修缮,当时的挂甲寺香火鼎盛,挂甲寺也由此再次成为天津地区名声极响的寺院。
1958年的时候再次被毁。挂甲禅寺历史上几经毁损,院内的大钟记录着其经历过的沧桑岁月,现存建筑前殿、后殿,为清末所修,建筑面积300平米基本保持原貌。1994年在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政府关怀下,由政府拨款,重建扩建,1997年7月竣工。
上面这张门券即是现用门券
很温暖的一家群众艺术馆。位置在挂甲寺附近,明珠大厦A座。艺术馆表演很丰富,有话剧、相声、音乐会等。大多数表演者是各大院校大学生,有些稚嫩但胜在认真,空闲之余,来欣赏欣赏很不错。
出艺术馆,抬眼左望,即能看到天津日报大厦。大厦设计新颖,造型挺拔,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的建筑风格,是天津市著名的超高层建筑,在中环线上一枝独秀。
海河两岸,到此市内部分暂告一段落。(待续)
注:此篇为津生先生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