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端(9)
——敖鲁古雅
夏至临近,开启历时往返十四天的旅行——向北端“找北行动”。第九站:敖鲁古雅。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的译音,意思是“杨树林茂盛的地方”。光听名字,就挺神秘,足够吸引我们走进它。这里不仅是中国少数民族村寨,也是桦树皮民族文化艺术之乡,这里还拥有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民族”——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敖鲁古雅驯鹿部落”。在这里,游人还可以与可爱的驯鹿亲密接触。
鄂温克族,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他们信奉萨满教,与驯鹿相依为命。千年以来,敖鲁古雅始终安静的蕴藏在大兴安岭,任由时间流过他们的山门,他们依旧谨守着自己的古朴,他们在现代文明的挤压下寻求生存。
驯鹿,又名角鹿,是鹿科驯鹿属下的一种动物。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长角分枝繁复,蹄子宽大,悬蹄发达,尾巴极短。驯鹿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驴而非驴,因而老百姓也给它起了一个别称——“四不像”。
驯鹿性格比较温和,苔藓是喂驯鹿的主要食材,与驯鹿互动是景区内最受欢迎的项目。驯鹿对于游客手中的苔藓,先用鼻子嗅一嗅,来判断食材是否新鲜,方可确认新鲜后,才会张嘴食用,否则会摇头扭身就走。不过,游人千万不要触碰它那高傲的鹿角,以免会使它发脾气,甚至遭到它的攻击。
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认为:人是大地之子,人从森林中来,山林孕育并抚育了人类,山林给予了人类生命,因而不能因自己的需要而无限地向自然索取,这种心理倾向使得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懂得如何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他们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尊重生命的价值,也尊重自己的使命和宿命。面对未知的世界,一旦有了敬畏之心,在面对一切关系与得失时,才会更加的坦然、更加的纯粹、更加的勇敢和更加的有力量。鄂温克族人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也是他们的一种谦卑和尊重。
敖鲁古雅,翻开它,就等于翻开了一部梦幻的童话!
(备注说明:若想深入了解鄂温克族人的历史,建议阅读作家迟子建老师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