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城内有多处名胜古迹,原来有的开放,有的不开放,有的售票,有的不售票。今年5月1号,有四处经过修整的文物古迹开放售票,成为集票者的福音。下面我做一个介绍。
这次开放售票的四处文物古迹是:襄阳长门、仲宣楼、襄王府和单家祠堂。
四种门票均为纸质门票,每张规格15×7cm,正面是景点的主要画面和名称,如单家祠堂-单懋谦纪念馆、仲宣楼-登楼文学展示馆、襄王府-襄王历史文化展示馆、长门-襄阳古城军事文化展示馆。背面是景点介绍、注意事项和二维码。四处门票大小风格一致,放在一起像是一套。下面对各个景点做简单介绍,对于原来使用过的门票挑选做介绍。
襄阳长门遗址-长门从来未有门票
在襄阳古城东北角,襄城一桥引桥东侧,有一处结构奇特的城墙,它是古代城市军事防卫的重要屏障。10多米高的城墙上面有一座二层门楼,斗拱飞檐,红棱黑瓦,世人称之为震华门。襄阳震华门是古襄阳城的六座城门之一,也是襄阳古城仅存的三座古城门之一。
长门遗址曾是原来震华门的屯兵城,又称瓮城。明代初期,汉水南岸北移,卫国公邓愈镇守襄阳时,为使北城与汉水联系更加紧密,加强城墙防御能力,在维修古城时,把城向东北扩展,修建长门。现存的襄阳长门瓮城台高7米,瓮城深25.5米、宽34.5米,长门(主城门)城门洞长达34.4米,俗称长门“48步不见天”,在全国较为罕见。
仲宣楼简介:
仲宣楼原来使用过的门票
仲宣楼在襄阳城内东城墙与南城墙交会转角处,该处城墙似城台形制,东面凸出,南面收缩,城台顶部高于北侧、西侧,分别设有踏步台阶,与东城垣、南城垣人行道相接。仲宣楼是为纪念东汉末年著名才子王粲在襄阳作《登楼赋》所建,明代王世贞曾作《仲宣楼记》。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初平4年(193年),因避董卓之乱而南下襄阳投靠刘表,至建安13年(208年)依附曹操。王粲在襄阳15年未被重用,郁郁不得志,一腔愤懑化为《登楼赋》这一千古绝唱。成为《登楼赋》这种文学形式的开山之作。
仲宣楼最早始建于东汉,明朝万历年间的襄阳知府周绍稷重建此楼,此后,清雍正、乾隆时期都曾重修,到民国时又因战火毁坏。现存建筑为1993年重建的双层重檐歇山顶式。 楼高十七米,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重现当年的雄姿。
仲宣楼自古就和黄鹤楼、晴川阁、岳阳楼并称“古荆楚四大名楼”。 古襄阳城中心的襄阳王府,为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朱瞻善府邸。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王府由长沙迁移襄阳城内东南隅,营造宫室,占地约4万平方米,有正厅3间,后堂5间,大门、仪门各3间,左右榜房18间,建筑规模宏大,红墙绿瓦,气势非凡,绿影壁就是当年王府门前的照壁。
襄阳王府原来使用过的门票
绿影壁(国保)全长26.2 米,高 7.6 米,厚 1.6 米。因全用青绿色石料刻砌,故名“绿影壁”。仿木结构庑殿式四柱三楼造型,由须弥座底座、满雕游龙壁身和庑殿式壁顶三部分组成,壁身分为三堵,中堵中间刻有“二龙戏珠”,原珠早失,仅剩直径达33厘米的圆洞。壁身用雕龙汉白玉条石嵌边,绿白相映、鲜明醒目。壁的主画面,以及壁座、壁顶、壁脊雕龙百条,大的5米有余,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雕龙生动自然,使人有脱壁而出之感。影壁造型别致,雕刻精细,图案繁缛,是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瑰宝。绿影壁是中国现存四大影壁之一,属中国第二大影壁。也是独具特色的一座。
明崇祯十四年,张献忠破襄阳时,放火焚烧襄宪王府,杀了第八代襄阳王, 1642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攻占襄阳,在藩王府登基,自立新顺王。一年后,李自成北上,一把火把豪华的府第化为一片瓦砾,唯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绿影壁保存至今。
1993年,重建的襄阳王府高大雄伟,气势恢宏。新建王府大门、正殿,陈列出土的文物。
单家祠堂位于襄阳古城北街南段,系清末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家族祠堂,占地530多个平方米,是襄阳古民居的代表建筑。单家是襄阳城的大户人家,在清代中晚期,襄城北街单家就出了两名进士,他们就是单懋谦和单懋德兄弟俩。其中(1802~1879),字仲亨,号地山,道光十二年考中进士,先后在工部,户部,吏部,兵部等任职,历仕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清同治年间,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兼管兵部,官位正一品,总摄全国事务,相当于宰相。光绪五年(1879)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恪。精诗词,工书法,有《岘云山房遗稿》存世。《米公祠》的题额就是单懋谦书写的。他没有显赫的家族势力,从一个平民成长为国家栋梁,完全靠的是自己刻苦读书,做事严谨,处事持重打拼出来的。他的学生张之洞对他的评价是“一时壸政,百代完人”。
单家祠堂系清代晚期修建的襄阳典型天井院落式建筑。整个院落由大门、中堂、后堂三个主要部分和围廊组成。一进院落由大门、中堂和东西两廊围合成狭长小天井,二进天井由中堂、后堂和东西两廊围合组成, 5.5米见方。单懋谦是正一品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为显示其身份,祠堂内梁斗拱,全是大象鼻子似的木构架,屋檐马头墙上浮雕有大象图案。
单家祠堂是襄阳北街唯一保留下的地地道道的百年老屋,于1879年单懋谦病逝后建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单家祠堂是中共党组织从事地下活动的重要场所。1937年,董必武与湖北省建设厅厅长石瑛交涉,在单家祠堂内举办一个名为“棉花改进所合作社”、实为鄂北中共党组织培养抗日骨干的训练班,时左觉农、黄火青等同志于此从事革命活动。1949年后,单家祠堂为襄阳专署妇联办公场所。20世纪90年代后来作过《襄阳市革命历史陈列馆》,黄火青题写馆名。
《襄阳市革命历史陈列馆》原来使用过的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