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
河南新乡 许彤
笔者收藏了一张红军会宁会师旧址门券。
门券的左边是主图,中间印着:“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欢迎您!”几个非常醒目的红色白边的美术字。最上边印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50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画面的正中央是蓝天白云下的红军战士的塑像,左边是会宁古城的样貌,右边是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塔。最下面是非常实用的咨询电话、投诉电话、救助电话号码。
门券的右边是红色的副券。在正右边正中竖着印着两个白色的宋体美术字:副券。上边是:“是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下面印着:“参观券”(免费)。底图是暗红色的红军会师上纪念塔。
整个门券色相对比鲜明,美观异常。
今年是红军长征90周年。看到这张门券,我就想起了红军艰险无比的长征历程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胜利地完成战略性大转移。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指战员英勇奋战,艰苦斗争 ,越雄关,跨天险,翻雪山、过草地,长驱两万五千里,纵横十多个省。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终于在甘肃会宁地区实现了胜利大会师。
以前,很多人都说“小米加步枪”是红军时期的显著特点,伟大的革命者靠坚定的革命精神夺得天下,可当他们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后,又好像改变了想法。
因为在最困难的时候,“小米加步枪”都算是好的了。
以前,红军在缺少老百姓支持的情况下,生存环境特别艰难。
红军战士领了布后,就把白布用锅灰染成灰色当军装,衣服也很少换,大家都穿得破破烂烂的。
冬天棉衣供应也不足,上级就号召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穿棉衣,把棉衣让给伤病员穿。
至于吃的,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还管有没有营养啊。
小米在那段时间完全就是奢侈品,大家每天的吃食基本就是南瓜,但是南瓜吃了会胀肚子,大家也没办法。
一开始,大家能用铜板买生活用品,后来敌人封锁,部队没盐吃,有人就想了个办法熬硝盐。
有一种白毛,长在房屋墙角下,刮下来用水熬能当盐使。吃过的战士说:“那东西又苦又涩,但总比没有盐好。”……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人员从开始的八万余人减为三万余人。
在危急时刻,中共中央接受毛泽东的建议,放弃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并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中国革命迎来了伟大的历史性的转折。
毛主席大智大勇地领导了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通过少数民族地区、爬雪山、过草地、与张国涛做斗争,终于迎来了胜利会师。
长征是宣言书,它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围追堵截的失败;长征是播种机,它在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是宣传队,它向老百姓宣传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是为了全中国老百姓过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地种、讲公平、有尊严而奋斗的队伍,是要北上抗日的队伍。红军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和大力帮助。
伟大的长征历程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被纳入。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