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门票 继承长征精神
河南新乡 王继平
在笔者的红色门票册中,收藏有三枚不同价格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游览券”。我深深被门票上的图案震撼,它是什么名字?象征什么?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简介:史诗般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永垂千秋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共四川省委和成都军区的直接领导下,1985年开始筹备,1988年4月1日破土动工,1990年8月12日通过竣工验收。1988年7月,邓小平同志为碑园题名“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红军老前辈江泽民、杨尚昆、李鹏、李先念、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王震、刘华清、肖克等相继为红军长征纪念碑题词,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的建立,对于彪炳英烈,昭示后人,承前启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元宝山形似金字塔,背靠岷山主峰,面对茫茫草地,白桦成林,松柏苍翠。这里,南距成都350公里,与毛尔盖、班佑、巴西、包座等著名革命历史遗址相毗邻。北连九寨风光、东接黄龙仙境、西邻九曲黄河第一曲,川、甘、陕、青门户,四路交江,南来北往的行人和观光揽胜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遵循中央“选址纪要”关于“红军长征纪念碑,不是长征路上某个具体事件的纪念碑,而是个‘总碑’具有象征意义”的精神,首先,从碑园的地形现状出发,依山随势,打破传统中轴对称框架,主轴线连接广场的《黎明火神》和团结胜利主碑,横轴上的群雕和浮雕广场与直角转折的栈桥遥相呼应,有鲜明的空间关系。同时,引人向上的路线,曲折迂回的栈桥,蜿蜒崎岖的山径,不同高度的平台,亭榭,创造了多维景观和庄严肃穆,艰难曲折、雄伟状观的意境。
据资料,游览券上这个碑的名字是:红军长征团结胜利纪念碑。
红军长征团结胜利纪念碑,高矗于海拔3100米的元宝山,以冲霄凌云之势拔地而起,碑顶红军战士铜像高14.8米、一手持枪一手拿花,双手举成“V”字形,象征欢呼长征胜利。总高度41.3米,碑身高26.5米,选形为三角立柱体、优质仿金材料--亚金铜贴面,每面上镶嵌一颗搪瓷红五星,象征三大主力红军坚强团结。碑座高2.5米,用汉白玉贴面形似雪山,地面为绿色水磨石,寓意雪山草地树金碑。特别是“金碑奇观”金光闪烁,耀眼夺目,光芒四射的奇异壮丽景色,誉为中华一绝。
门票背面是“碑志”。“碑志”以精炼的文笔,热情奔放地讴歌了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阐明建碑旨意,概述碑园风貌和建碑的艰辛。
碑志: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千古江山,英雄辈出,惟万里长征,举世无双。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远征艰险。受命于危难之际,转战于生死之间。遵义会议,转危为安。凌厉万里,逶迤千城,前仆后继,披肝沥胆。任雪山莽莽,任草地茫茫,跨万水千山,伴月冷星寒。汗飞三江水,血染九重山。纵横神州十一省,长驱两万五千里。胜利会师,铁流三万,悲壮历程,天惊地撼。中华威,民族魂,创一代天骄,垂万代风范。
历史播迁,春秋迭易。五十年后,中共中央决定,建碑于松潘。彪炳英烈,昭示后人。古松潘方圆千里,叠峰重峦,玉嶂参天。三路红军,同征此间,爬雪山,过草地,战包座,打塔山,确立北上方针,奔赴抗日前线。在此建碑,旨意深远。
碑园山势雄伟,松柏苍翠,一水横来,四路交汇,背靠雪山,面对草原。寒春登顶,望云崖雪莲,藏娇于芙蓉雪浪;金秋远眺,看层林尽染,落笑于枫叶飘丹。侧连九寨风光,后接黄龙仙境,三景鼎立,隔山呼应。游人络驿,瞻仰丰碑,四海赞颂,万众心遂。
高原建碑,历尽艰难。中央决策,前辈关怀,三军鼎助,四方支援。顶风破冰,奋战三载,丰碑落成,艺苑璀璨。长征路上,史诗重现。金碑照河山,功业耀人寰。
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