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证背后的故事(28)
——全国两会
【编者的话】两会是对自1959年以来历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统称。由于两场会议会期基本重合,而且对于国家运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简称做“两会”。从省级地方到中央,各地的政协及人大的全体会议的会期全部基本重合,所以两会的名称可以同时适用于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
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两会会期自1995年起相对固定,除了涉及换届选举的一次会议一般为2个星期外,一般控制在10-12天左右。2020年、2021年、2022年因新冠疫情影响会期仅为一周。
全国两会在3月召开的惯例,始于1985年,在此之前举行时间可以说毫无固定规律可循,年初、年中、年末都有举行过。近些年唯一的一次例外,就是2020年全国两会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推迟到5月份举办。之所以选择在3月份举行,根据较为共识的说法,一是因为农历春节一般会在1月到2月,选在3月可避免与春节重叠,且财政年度以自然年度计算,3月举行,可以给统计和总结留出时间,又能确保年度预算尽快审议通过。
2021年全国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举行的。这一年,两会面临着疫情防控的挑战,同时也需要讨论和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两会的议程中,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确定、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民生保障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方面,如何做到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推动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抗疫等决策与趋势备受世界关注。
▲执行任务的首汽司机在友谊宾馆的友谊宫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