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大渡河铁索桥
杭州:金志根
上小学时,借阅了邻居姐姐的一本书,书名《红旗飘飘》,那时我就知道了红军长征途中的某些故事。
书中有开国上将杨得志的回忆录《大渡河畔英雄多》,书中的故事让我记住了安顺场、记住了大渡河、记住了铁索桥。十八勇士的光辉形象已铭刻于我的脑海,也让小小年纪的我对英勇的红军战士敬佩不已。当一个军人,是我儿时的理想,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高中毕业后的上山下乡,让我与理想背道而驰。
因为某种缘源,我收藏的门票中有不少长征故事中的景区景点。如瑞金、湘江、赤水、诺尔盖、夹金山、吴起镇。当然,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大渡河。再说,当年在中学已学过毛主席的《长征》一诗。鉴于对唐诗宋词的偏好,那《长征》诗已背的滚瓜烂熟,诗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早已深入脑髓,今欣闻网站征文,即慨然应允。
1935年5月,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重兵防守下,以十八勇士为先锋,成功夺取泸定桥,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不仅展示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也使得泸定桥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标。
泸定桥,又名大渡桥,是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此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1705年)。桥全长百余米,宽三米,由13根铁链组成,底部的铁链上铺以木板,是古代工程智慧的结晶。1961年,泸定桥被评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录:网络上查阅到的红军十八勇士名单
孙继先、熊尚林、罗金明、刘长友、张表克、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郭世苍、张成球、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