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古道——普安道
和其他三条入滇古道相比普安道的历史就短了许多,普安道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因此道捷近又相对平缓,周边土司势力相对可控,被截断的风险稍低,由此成为云南连接京城的主要通道。
明代的走向是:(云南)曲靖→沾益白水→富源→胜境关→(贵州)盘州亦资孔→盘州双凤(老盘县)→普安→晴隆鸦关→关岭永宁→关岭→镇宁→安顺。
清代重新对旧路难走路线作了局部优化调整,其部分走向为:(云南)曲靖→沾益白水→富源→胜境关→(贵州)盘州亦资孔→盘州双凤(老盘县)→普安白沙→晴隆花贡→北盘江→六枝郎岱→镇宁→安顺。
如今,普安道大多也湮没无存,亦是残留一些断断续续的路段和驿站、关隘、古桥等遗址。今年游览了这条道上的云南富源胜境关段、贵州盘州老县城。
胜境关位于云南省富源县城东9公里云贵交界的宣威岭上,关隘设于明初,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兴建了关隘城墙,改“宣威关”为“胜境关”。现关楼同样是改革开放后重建。此外还有古驿道、胜境坊、石虬亭等古迹遗存。
说到胜境关和古道,怎能不讲讲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呢?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3月27日,徐霞客从广西南丹沿黔桂古道北上,到了贵阳再绕道长顺广顺游览,之后回到安顺平坝沿普安道一路西行过胜境关入滇。这段路游览了诸多胜景,最为耀眼的当属黄果树瀑布。徐霞客对其作了详细记载“……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入滇后徐霞客二进二出曲靖沾益,探寻南盘江、北盘江源头。因天气原因和沾益当地朋友的劝说,徐霞客放弃前往珠江水系源头所在地,只差一步之遥留下了遗憾,只好大致记录了“南盘自沾益州炎方驿南下”。1985年,最终将曲靖市沾益区炎方乡马雄山石灰岩洞出水口定为珠江正源。
1936年,这条古道上发生了两件大事。红二、六军团为了摆脱围剿回旋于滇黔乌蒙山之间,3月底红二军团攻占盘县,红六军团经富源胜境关占领盘县亦资孔,红二、六军团进驻盘县并在九间楼召开会议,史称“盘县会议”,会议决定放弃在此建立根据地,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和。这对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和壮大抗日力量起了重要作用。
同年,位于普安道旧路晴隆县鸦关关口处的二十四道拐公路建成。抗战全面爆发后,这条公路成了中缅印战区的交通及国际援华物资大动脉。1942年,美国公路工程部队1880工兵营进驻于此,对二十四道拐进行维修、维护,保障这条“中国抗战生命线”的畅通,直至抗战胜利。本世纪初,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24道拐”重新被人发现、认识。如今,这条功勋卓著的抗战公路成了世人向往的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