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我网编辑王继平编发的《续写离不开书的人生》已于2020年11月23日见诸券研网。遗憾的是作者杨帆在这篇文章中只谈了获奖感言,我们并没有读到获奖原文。现将作者按照2001年获奖征文重新做成电子版,在四年后的今天欣与读者见面。
漫漫买书路
——献给喜欢读书的门券集藏人
杨帆
有一套书,我从十九岁开始购买,如今我已年近花甲,这套书还没买全。四十来年,对于人生,可谓漫长的历程。普普通通的书,价格很低,但是几十年的牵肠挂肚,几十年的寻觅,买书的过程融入我太多的辛苦、太多的情感,书在我心中的价值已经很高很高。
这套书的名字叫《中华活叶文选》。中华书局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从1960年开始,把历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等的各类文章,选择精华,并附今译,以《中华活叶文选》形式出版。为了便于读者保存和翻检,1962年5月开始把已出各篇,印成合订本,每20号合订一册,并增加了补白文章。我买的便是这套书的合订本。因为这书特别适合高中学生、大学生、中学教师及一般古典作品爱好者阅读,所以,从买了第一本开始,我便不断地寻觅续编。第一本购于辽宁省阜新市,那是1963年,我在辽宁省阜新市读高中。1964年我到了大连读大学,陆续在沙河口、天津街新华书店买了二、三、四、五册。至此我已十分珍惜这套书,它成为我学习的亲密朋友。文化大革命,使我已买的这套书也遭受了磨难。1966年的冬天,造反派洗劫了我住的学生宿舍楼,我们中文系属于保皇派的学生,都被迫搬到数学系楼里居住。我的主要财产——一木箱的书籍不见了踪影。1968年春天,军宣队、工宣队一起进驻大学校园,学校逐渐恢复秩序。有人告诉我“某某人偷了”我的书,我找到那个人,谴责了他的所谓造反行径,明确地对他说:“其它书我不要了,《中华活页文选》你必须给我,否则咱们到军宣队去说!”迫于当时形势的压力,这个人乖乖地把几本书送回来了。文化大革命,除了唱语录歌、跳忠字舞,几乎中止了一切文化活动,《中华活页文选》也停止了发行。1981年,我在北京教育干部培训班里学习。有一天逛新华书店,在书架上突然发现了新出版的《中华活页文选》第六册。当时的心情,“心跳”、“狂喜”、“喜出望外”,不知用哪个词汇能准确地形容,也许用“久别的恋人”更恰当。这一天是1981年6月18日。地点是北京南礼士路新华书店。我在书扉页上情不自禁写下:“众里寻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开始知道:这套书又开始发行了,但是改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从此,每到北京开会,我都要抽空去书店寻觅续篇。但是,续编又不再露面,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每次去书店,都是满怀希望进门,满腹失望出门。我给上海古籍出版社写了信询问,没有回信,又给中华书局写信,也是石沉大海,但我没有失去信心,因为三中全会以后,全国的形势越来越好,出版业也在蓬勃发展,这套书一定会有第七册、第八册......我期待着。
买书似乎与上学有缘。1984年,我在北京铁路局丰台党校学习。1月5终于在书店发现了第七册、第九册,久违了,可爱的书!我在书的扉页上又写下这样几句古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会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这是此时买书的心情。
当年10月16日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买到第八册。1986年10月21日,在硫璃厂搜寻到了第十册、第十一册。漫漫的寻书、买书路,此后一直走到1999 年,在复兴门新华书店又见到新印刷的尚未合订成册的《活页》,我等待着新的合订本。买这套书的路,还会走多久,我不知道。
编者注:该文作于2000年 作者时年55岁。
——杨帆《续写离不开书的人生》 链接http://menpiao.menpiao.net/?a=articleview&id=18450&http://menpiao.menpiao.net/?a=articleview&id=18450&incdots=yesincdots=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