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
尼雅遗址位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是汉晋时期精绝国故址。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西域“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处东西交通要塞。现存散落房屋居址、佛塔、寺院、城址、冶铸遗址、陶窑、墓葬、果园、水渠、涝坝等等各种遗迹约百余处,是新疆古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且保存状况良好,又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大型遗址之一。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九五年十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尼雅遗址一座东汉末至魏晋时期的双人合葬墓中清理出土了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另一说法是“旂常”,相当于现在以国家名义授予的荣誉锦旗)。该织锦虽然只有18.5厘米×12.5厘米的狭小面积,却表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上面不仅有五彩线织出的星云、神兽等图案,还织有端庄醒目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字。该锦组织结构复杂,色泽华丽,工艺精湛,代表了汉式织锦的最高技术水平,也昭示着墓葬主人高贵的身份和地位。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占术上的占辞用语,最早记述当见于战国时大星占家石申的有关记述,石氏著述现已亡佚,在《开元占经》中有部份引述。整句占辞涵义显明,即出现五星共现东方天域之天象则于“国”有利,特别是用兵方面。由于“五星聚合”兆示着重大星占学意义,因此人们对其祥瑞的辞义抱有特殊的感情。星占占辞产生于织锦之上的原因,可能就表达着一种良好的企盼和愿望。
该织锦透射了古人的智慧和信仰,昭显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生生不息。方寸之间,浓缩的是历史,绽放的是文明,千年的风吹起古道的沙,纵观经纬、穿越古今。该织锦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现收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