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华严寺大雄宝殿
罗斌林
华严寺大雄宝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华严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历经金、明、清各代修缮,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大雄宝殿占地面积1559平方米,坐落在4米高的台基上,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采用减柱法设计,减少了12根内柱,使得殿内空间更加开阔,便于佛像布置和宗教活动。
大雄宝殿的建筑风格独特,檐高9.5米,庑殿顶,正脊上的琉璃鸱吻高达4.5米,显示出其雄伟的气势。殿内供奉着五方佛和二十诸天等明代塑像,这些塑像形象生动,工艺精湛。此外,殿内的壁画也是清代作品,内容丰富,图案多样,极具艺术价值。大殿的台基高达4米,是辽代典型的“凸”字型平面高台基。大殿面积就达1443平方米(不算台基面积就超过了3个篮球场),据说中国古建筑中,只有3座大殿比他大(太和殿、太庙、明长陵棱恩殿)。而他在中国现存的唐、辽、宋、金的建筑中,则是体量最大者。大殿檐高9米多,相当于现代住宅3层楼的高度,人站在殿下,当真有渺小的感觉。
大雄宝殿的匾额“大雄宝殿”和“调御丈夫”均为明代原物,作者为明代总兵马林。这些匾额和塑像共同展示了华严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屋顶最引人瞩目的还是鸱吻。我们站在殿下无法感受到它的巨大,实际上,鸱吻高达4.5米,比大殿台基还要高。
大殿顶端的鸱吻,为金代遗物
殿内采用了减柱法,空间非常宽敞
明朝时,为大殿加建了平闇、重塑了五佛
华严寺大雄宝殿内四壁满绘壁画,其内容全部为佛教题材。包括:佛本行经变、佛说法图、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药师如来、十八罗汉、禅宗传嗣等。由于大雄宝殿在之后的兵火中焚毁,后代在旧址重建补绘了焚毁的壁画。壁画重绘时沿袭原壁画的内容和布局,重彩加以描绘。1997年在大雄宝殿的东侧墙壁藏经柜下,发现了两处底层壁画,虽色彩剥蚀,画面已不甚清晰,但仍有金代遗风。其余区域画风格明显不同,是清朝时期重绘后的结果。大雄宝殿的壁画历经不同民族、文化的洗礼,延续着不同文化的基因 .
大雄宝殿不仅是华严寺的核心建筑,也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华严寺与天津独乐寺、辽宁奉国寺并称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其在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1961年,大雄宝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