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博物馆门票解读(1)
——烽火台
【编者的话】:张澄宇是一名中国电信博物馆的优秀讲解员,在2024年度参加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北京地区博物馆讲解大赛中,获得专业组二等奖。此次大赛,北京地区共37家博物馆单位50名选手入围决赛。经过比赛,专业讲解组产生一、二、三等奖6名获奖选手。其中,中国电信博物馆讲解员张澄宇获得专业组二等奖。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张澄宇老师,他将陆续对中国电信博物馆进行深入地解读,我们一起期待着……
中国电信博物馆的第一张门票,便是西周烽火台。
(▲左为原始票,右为加盖印章票)
烽火台,又称烽燧。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信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中国古老、但行之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在今天中国电信博物馆《百年电信、红色传承》中国电信业发展史陈列展的第一单元《烽燧连天、电信之光》的开篇,便能看到展墙上一张醒目的照片,也是门票的原型——西周骊山烽火台遗址照片。
提及烽火台,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传说中,周幽王为了博得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戏弄各地诸侯。诸侯们误以为外敌入侵,急忙赶来救援,却发现自己被愚弄。当真正的危机来临,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时,诸侯们已不再相信,结果周幽王被杀,西周随之灭亡。
尽管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个故事只是后人的虚构,但它无疑凸显了烽火传信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在那个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限制,人们对于远距离通信的需求并不如今天这般迫切,通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国家传递军令和政令。信息通信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凝聚力和国力。西周时期的中国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各地建造了不同规模和制式的烽火台。这些烽火台,尽管在建筑材料和规模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是守护国家安宁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变迁,烽火台的功能已经不复存在,但它们作为历史的见证,依然受到各地人民的保护。中国电信博物馆以烽火台作为展览的开端,不仅展示了从两千多年前开始,中国人就用自己的智慧将信息传递到远方,更彰显了中国通信历史的深厚底蕴和不朽传承。
〖▲左起:夏惠生、张澄宇(作者)、张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