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江南看卢宅
罗斌林
在浙江这片充满诗意与历史韵味的土地上,有一座不很大的城市——东阳。它或许不像杭州那般名闻遐迩,也不如乌镇那样游客如织,但在这片土地上,却隐藏着一座承载着六百年风雨沧桑的古老宅邸——卢宅。说起东阳,不少人可能会首先想到闻名遐迩的横店,那个充满现代影视魅力的地方。然而,真正能触摸到东阳历史文化脉搏的,非卢宅莫属。有一种说法叫做“北有故宫,南有卢宅”,卢宅可谓是民间故宫。
进入卢宅前,有风纪世家、大方伯、旌表贞节三座牌坊迎接,然后要走过非常宽阔的甬道,才能见到卢宅的真面目。整个纵轴线有九进,长度达到320米。在中国,只有故宫和孔庙有这样的结构。
卢氏自宋代定居于此,世代聚族而居,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卢睿中进士起,到清代中叶科第不绝,陆续兴建了许多座规模宏大的宅第,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筑群,也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聚居点。卢宅房屋数千间,现存自明景泰至民国初的建筑20余座。建筑群三面环水,南对笔架山。卢宅属江南久负盛名的古建筑群。沿肃雍堂、树德堂两条轴线,分方伯第、柱史第、大夫第、世进士第、五台堂、龙尾厅等六组建筑,纵深300余米,占地500余亩。由十余组按南北轴线布置的宅院所组成。
卢宅的建筑价值表现于它有着与故宫类似的九进厅堂,还有着精细的木雕工艺。卢宅内有一镇宅之宝,是肃雍堂的一盏大堂灯。该灯华丽典雅,这架大堂灯高4.5米,重255斤,用了40万颗彩色玻璃珠穿就而成,被列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卢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范阳卢氏,这个在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显赫的大族,其声名曾超越唐朝皇室。韩国卢氏、山东范阳卢氏与浙江东阳卢氏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难以想象韩国的两任总统卢武铉、卢泰愚也是中国卢氏的后裔。这一段跨越国界与时空的血脉传承,为卢宅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走进卢宅仿佛穿越时空。这里的建筑气势恢宏,布局严谨,其规模和格局在江南民居中可谓独树一帜。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座庞大的建筑群中。肃雍堂的宏敞肃穆,展现出家族的威严与庄重;树德堂的高大巍峨,彰显着卢氏家族的雄浑气魄;东吟堂的小巧精致,则透露出一份别样的优雅与细腻。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思想和建筑理念,仿佛是一部部无声的史书,等待着后人去解读。
东阳木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卢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这里,木雕不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门窗之上,梁架之间,木雕作品构图巧妙,形式多样,或花鸟鱼虫,或人物故事,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紫微山的梁间彩绘,马上桥花厅的牛腿,在卢宅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不仅如此,卢宅的木雕在规模和精细度上,甚至超越了其他地方的同类作品。那些精美的雕刻,仿佛在诉说着匠人们的匠心独运和卢氏家族的富贵荣华。
卢宅藏有东阳木雕的绝品:九狮戏球三架梁,它是用1.7米以上的整块樟木雕成,它高达1.5米。古代艺术家采用深浮雕、透雕和圆雕等技法,把狮子雕刻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实在是东阳传统建筑木雕的登峰造极之作。
除了木雕,卢宅的建筑内部还集合了石雕、砖雕、漆艺、彩画、堆塑、竹编等多种传统工艺。石雕的古朴厚重,砖雕的细腻精巧,漆艺的绚丽多彩,彩画的生动形象,堆塑的立体逼真,竹编的清新雅致,共同构成了卢宅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卢宅一间间古老的房间,和那些保存完好的家具摆设,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主人的生活气息。那雕刻精美的桌椅床榻,那色彩鲜艳的屏风挂帐,无不展现出卢氏家族的高雅品味和奢华生活。
然而,如今的卢宅已不再有往日的繁华,岁月的痕迹爬上了墙壁,曾经的热闹也已化作宁静。但正是这份宁静,让卢宅更具韵味,让人在沉思中感悟历史的厚重。卢宅的存在,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的遗产,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见证了卢氏家族的辉煌历史,也反映了江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1988年1月13日,卢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卢宅入选2005——2006年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