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风景区位于安徽滁州市西南部,琅琊山古称摩陀岭,传说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又称琅耶山。占地面积4.98 km²,包括醉翁亭文化主题、同乐园研学旅游、琅琊秘境探幽、南天门观光揽胜、深秀湖休闲运动等五大片区。是“天下第一亭”醉翁亭的所在地,拥有“名人、名亭、名文、名碑、名泉、名洞、名林、名园”等“八名胜境”之誉,是“文化名山”。后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
琅琊山以其山水之美,更因有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和琅琊寺、醉翁亭等名胜古迹而传誉古今。始建于唐代大历六年(771年)的琅琊寺,至今已1200余年。建于宋代庆历六年(1046年)的“醉翁亭”,至今已900多年。继唐代诗人顾况、韦应物,北宋诗人王禹偁撰写了描绘琅琊山胜境的诗文后,欧阳修在出任滁州知州期间,又撰写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并由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专为《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书碑。宋代的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明代的宋濂、文征明、王守仁等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教育家,都曾宦游或旅居于此,并作诗文以记其胜。琅琊寺及醉翁亭、丰乐亭内外,唐宋以来的历代摩崖、碑刻比比皆是,有数百处之多。其中,以唐代李幼卿、柳遂、皇甫曾等人的诗碑尤为珍贵。
醉翁亭始建于宋庆历六年(1046年),是欧阳修到滁后新交的好友、琅琊秘境的住持僧智仙所建,欧阳修以自己的别号“醉翁”作为亭名。醉翁亭是歇山式飞檐亭阁,全木卯隼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柱,中间四根立柱悬挂着楹联:“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醉翁亭在建成之初只是一座孤亭,后人仰慕欧阳修,陆续增建的解酲阁、积馨斋、冯公祠、保丰堂、二贤堂、宝宋斋、酴醾轩等,构成了琅琊山核心景观“八亭九院”建筑群。
南天门是琅琊山东南制高点,上有琅琊阁、会峰亭等古建筑群。 琅琊阁高24米,因山势而建,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阁每层呈六面八角,飞檐翘角,阁上角梁处皆装有铜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