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由“收”入“藏”到 由“识”入“赏”
——浅议博物馆导览册的收藏与鉴赏
翁巍
在博物馆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各类博物馆导览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繁多,风格各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审美享受。然而,面对如此浩瀚的导览册海洋,个人收藏者往往难以将其一一收入囊中,即便是收藏到一定规模,也难免会遇到审美疲劳或收藏方向的迷茫,不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导览册中继续深入探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导览册的收藏与鉴赏,成为了一个既充满挑战又极具魅力的过程,它要求收藏者不仅要具备敏锐的审美眼光,还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持续的学习热情。
从简单的收集到成规模的收藏,再到对导览册的深度鉴赏,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个人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也体现了对博物馆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与传承。本文旨在探讨博物馆导览册从收集到收藏,再到鉴赏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审美与社会价值,尤其是在面对数量繁多、风格多样的导览册时,收藏者如何克服审美疲劳和收藏方向的迷茫,从由“收”入“藏”,再到由“藏”入“识”,最后实现由“识”入“赏”的升华。
一、初识·由“收”入“藏”
博物馆导览册的收集,往往始于个人对博物馆文化的初步接触与兴趣。这些导览册,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丰富的信息量,成为大众了解博物馆、深入探索展品的重要工具。随着参观次数的增加,对导览册的收集也逐渐成为一种习惯,甚至发展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收藏行为。在这一阶段,收藏者往往关注的是导览册的实用性、设计感以及是否记录了特定时期或主题的信息,而收藏的目的则更多地是为了保存记忆、丰富个人文化收藏。
二、深化·由“藏”入“识”
随着收藏规模的扩大,对导览册的收藏不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收集,而是开始转向对导览册内容的深入研究与理解。收藏者可以关注导览册的设计理念、内容编排、文化寓意,通过对导览册的细致分析,不仅加深了对博物馆文化的理解,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这一阶段,收藏者不仅是在收藏导览册,更是在收藏知识、收藏文化、收藏历史。
三、升华·由“识”入“赏”
当收藏行为深化到一定程度,对导览册的鉴赏便成为了一种自然的升华。在这一阶段,收藏者不再仅仅满足于对导览册的基本认识,而是开始从更高层次去欣赏导览册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历史价值。我们可以关注导览册的设计美学,如插图、排版、色彩搭配等,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共同作用于整体设计,创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同时,我们也可以开始挖掘导览册背后的故事,如文物的历史背景、博物馆所在城市的地域风俗、设计师的创意灵感等,这些故事往往比导览册本身更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四、审美疲劳与收藏方向的探索
在导览册收藏的过程中,面对数量庞大、风格多样的导览册,如何筛选出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作品,如何在保持收藏热情的同时避免盲目跟风,成为每一位收藏者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对此,收藏者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文化、关注设计趋势、参与专业社群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收藏方向。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收藏者的个人文化收藏,也提升了其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更在无形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