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前的今天,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在西安发动了“兵谏”,即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被占,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全国抗日浪潮高涨,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联合张学良、杨虎城等地方实力派人物。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飞抵西安,要挟张学良、杨虎城,张学良、杨虎城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加以拒绝。两位爱国将领遂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在陕西临潼华清池扣留蒋介石,同时在西安囚禁陈诚、卫立煌等多人,要求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13日,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12月24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12月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离开西安,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国共内战,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携手进行全国抗战创造了条件,成为中国由国内战争走向全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