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pǔ”字读音由来的传说
罗斌林
在所有的新华字(词)典中,“埔”字有两个读音,分别念作“bù”或“pǔ”。埔本是一个生僻字,意思指河流边上堆积的沙洲。一般只用于地名,最常见于广东、广西、福建、香港、台湾等地,比如广东有个大埔县,广西有个沙埔镇……在这里,埔无一例外念作“bù”,发“布”的音。
埔只在一处地方念作“pǔ”,发“浦”的音,那就是黄埔。提及黄埔,人们自然会条件反射般在后面加上军校两个字。没错,黄埔的埔读音异化,正是因黄埔军校而起。黄埔军校的大名如雷贯耳,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知名的军事学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和政治精英。而它的建成,倾注了革命者巨大心血。
上世纪初,孙中山把革命希望寄托在军阀身上,最终都竹篮打水一场空。孙中山痛定思痛,决定效仿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建立自己的军事学校,培养革命力量。蒋介石因此受命,负责筹建。1924年,黄埔军校校址定在广州东郊的黄埔岛。这里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可以远离军阀的袭扰,并且四面环水,方便筑造炮台,用来学生演练,也可用来防御敌人。
黄埔军校的校名几经变更。最开始,名称叫“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那时,还没有以黄埔为校名。1929年才定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不过敲定名字的时候,蒋介石犯了一个错误:把黄埔(bù)念成了黄浦(pǔ)。他虽然是军人出身,但酷爱读书,识字不少。偏偏,埔字实在太稀罕了,估计看到这个字,他还愣了一下。黄埔又是小地方,当地居民都没几个,说的全是粤语,问不到正确读音,蒋介石触类旁通。他来自浙江地区,在上海混了不少年头,对黄浦江熟得不能再熟了。埔跟浦长得像,那就念浦好了。蒋介石的手下,都来自外地,对埔的读音也糊里糊涂。见校长这么念,也纷纷跟着念了。黄埔军校后来名满天下,其培养的社会精英,也都习惯把埔读成浦,其他人有样学样,把这所最出名的军事学校读成“黄pǔ军校”。
等到大家发现错误的时候,原有的念法已经深入人心,想改过来也来不及了。字典的编撰者,也懂得变通,把埔字pǔ的发音收录了进去。从此,历史上只有bù一个音的埔,就多了一个发音。
说来,这本是一件小事,不足挂齿。但是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那就是总有不少人,误以为黄埔军校在上海,而不是在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