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禁忌”趣谈之一:搬冬不搬春
王继平
我国节日文化中的春节文化是最具代表性、最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具体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生动活泼,文化内涵深厚重。在传统春节的诸多文化内涵中,其核心价值理念,则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俗禁忌表现出来。
本文说的春节民俗禁忌,主要是以汉族的民风习俗为主。
当听到有人议论乔迁新居的注意事项,并选定在冬天搬家。如果冬天新房实在装修不完,或者家具购置不齐,也要在冬季选择一个日子,搞一个搬迁仪式,算是搬家了。这种做法,就来自于“搬冬不搬春”。探寻一下它的传承根据。
首先,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讲究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搬冬不搬春”。他强调了春天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在春天辛勤劳动才能获取秋天的丰收。在古代,搬迁对百姓来说是一件费力费神、费钱费事的大事,只有在农闲季节才会去做,否则就是“不务正业”,会遭人讥讽或者耻笑,在我国几千年农耕纺织、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社会中,“搬冬不搬春”有它的现实意义。这是该习俗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在我国人民大众传统思想意识中有一个“诸事图吉利,遇到大事要择日”的心理暗示,这属于社会心理的范畴。“搬冬不搬春”是特指正月不搬家而言的,民俗习俗认为,一年的开头是整个一年运气的象征。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在正月里应当尽量平稳、团圆、安详,那么也预示着整个一年会平稳、团圆、安详。老百姓讲究“大年开门红,一年走鸿运”,“大年就折腾,一年到底全瞎忙”。这是“搬冬不搬春”这一个习俗流传至今的社会从众心理学根源。
——参考《春节民俗禁忌》新乡市地方史志局编2018年1月第1版
插图:新乡百泉近几年春节灯会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