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赣州行(一)
俞无畏
八境台上赏八景
一流为章水,一流是贡水,二水合流于赣州古城之北。此处一座醒目的高大楼台巍然耸立。
这台高三层,依古城墙而筑。它飞檐斗拱,画梁朱柱,甚是雄壮。台下辟公园一处。园内绿树苍茫,碧水微荡,楼亭对峙,清新幽静,景色如画。
楼台名唤八境台,原为石楼木构,因战火摧残和世事沧桑,早已煙灭尘间。现为仿宋式复建物,既为仿建,自是身上多了些现代气息,少了些古时烟火味道。但怎么说它也属于赣州古城的地标建筑了。
台内即设有赣州博物馆,展示的本地历史文物还颇为丰富,应该是求解此楼台前世今生的好地方。
当参观完博物馆后出来时,我算是对眼前这座“古建”的来历及得名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此台系于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由州守孔宗瀚所筑。这孔州守筑台后又绘制《虔州八境图》一幅,并以图求诗于大文豪苏轼,苏东坡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和《八境图后序》,故此得名八境台。“境”意为“景”也。登台可遍赏赣州八景。当年孔太守和苏东坡登台观赏的是哪八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是也。
而且苏东坡文中还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城市八景的概念。这之后神州大地上这八景,那八景如风起云湧般的出现。可以说,八境台及所确认的赣州八景是各地八景定义的始祖了。
诗情古意的郁孤台
郁孤台,一座充满诗意的古迹,它承载着赣州厚重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踏足这爿土地,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文天祥、岳飞、苏轼、王阳明……这些在中国历史星空中闪现的名星,都曾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印迹和墨宝。而其中,尤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与郁孤台的渊源最为深厚。
辛弃疾为官赣州时,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触动了无数后人的心田。郁孤台下流淌而过的清江水,仿佛承载着历史的沧桑,表述着词人的无奈心境。作者的泪水,诉说着当年民间的苦难与悲伤。西北望长安,那是对故国家园的眷恋与思绪。山峦叠嶂,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世事的沉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纪更替不可阻挡。
郁孤台,因辛弃疾的名篇加持而声名远扬。它不仅仅是一座古迹,更是一座历史文化的丰碑,这里富藏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与思想。站在郁孤台上,仿佛正在穿越时空,与那些古代名人隔空对话,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诗意情愁。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让游人的思绪沉浸在那久远的历史烟云里。
古桥横亘贡水上
一座木质浮桥,横亘贡水之上。桥体由多艘木舟连接而成,上铺木板,行人走在上面,虽躯体有些摇晃,却能感觉到脚下的踏实。这桥的构造形制似曾相识,噢,想起来了,它与著名的潮州广济桥何其相像。
这桥历经八百年风霜雨雪,它承担着古赣州一水两岸黎民百姓的人员交往,它是那个时代赣州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景象的历史见证者。
宋代的赣州,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古浮桥作为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这里曾经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盛世景象。
今天行走于这座凝聚赣州工匠智慧和才能结晶的古桥上。桥下,贡水缓缓流淌,江清鱼浅;河畔,垂柳依依,微风拂过,柳枝轻摇,仿佛在向游人讲述着古浮桥的经历和有趣的故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