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上春节习俗的民间传说
罗斌林
春节,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老百姓俗称“过年”,这期间有许多民间习俗,也有很多民间传说故事,而且每个民俗的起源都有很多种说法。在此粗略整理几个,只为能在这里能与大家同乐,共渡新春佳节。



关于祭灶的民间传说:传说中灶神原本是天宫的御厨,因忍不住吃光了为王母娘娘准备的水晶菊花饼而被贬下凡间。玉帝让他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民间善恶,从此灶神在人间记录善恶。

贴窗花的民间传说:贴窗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窗花就是用纸制成的。古人认为窗花可以驱邪避凶,保护家人平安。在农历年末,人们常常在窗户上贴窗花,以祈求新年的吉祥和平安。传说中,窗花上的图案和纹饰可以驱赶恶鬼和邪灵,保护家人免受灾祸的侵扰。



关于贴门神的民间传说: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因泾河龙王的冤魂夜夜吵闹而无法入睡。为了保护他,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自愿在宫门外守夜。李世民为了感谢他们的忠诚和勇敢,命令画家绘制二人的形象挂在宫门上以驱邪。这一习俗后来传到民间,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被视为门神,常被贴在门上以保平安。另有传说钟馗能够捉鬼驱邪。唐玄宗在梦中见到钟馗捉鬼后,命吴道子绘制钟馗捉鬼图,并广为传播。从此,每到岁末,民间会在门上张贴钟馗画像,以驱鬼避邪。



贴福字的民间传说:传说姜子牙在封神时,他的妻子也来讨封。姜子牙封她为“穷神”,并规定凡是有“福”的地方她都不能去。百姓们为了防止穷神进入家中,便在门上贴“福”字。有一年,一位穷人因不识字将福字颠倒贴了,大年初一来拜年的人说“福倒(到)了”,这一年这位穷人真的发了财。从此留下了倒贴福的习惯,这个传说也解释了为什么贴“福”字可以避邪避穷。



关于放鞭炮、贴对联的民间传说:远古时候,每到特定的日子,海里的年兽会祸害村庄。村民们会在特定日子跑去深山躲避。后来,有一白发老神仙穿着红衣、放鞭炮、在门上贴红纸字联,吓跑了年兽。这个日子后来成为春节,春联也因此而来。




挂红灯笼的民间传说:有一只天上的神鸟因迷路降落人间,却被猎人射死。天帝得知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日天兵下凡放火焚烧人间。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人们。人们想出对策,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挂起红灯笼、放烟火,制造出人间已经起火的假象,成功骗过天兵,保住了生命财产。从此,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挂灯笼以纪念这次胜利。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传说:传说嫦娥奔月后,后羿非常思念她,茶饭不思,最后病倒。正月十四夜晚,后羿得到一个仙童的指示,用米粉做成丸子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呼唤嫦娥的名字,她就会回来。后羿照做后,嫦娥果然回来了。从此,每到正月十五,人们就吃元宵,象征团圆。


舞狮的民间传说:相传在东汉汉章帝时期,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使者扬言,如果汉朝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进贡,否则断绝邦交。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位勇士驯狮,均未成功。后来狮子在一次狂性发作时被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了逃避罪责,将狮皮剥下,由宫人兄弟俩装扮成狮子起舞,骗过了大月氏使臣和汉章帝。此事后来传出汉宫,老百姓认为舞狮子是为国争光、避罪趋吉的象征,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子舞,自此狮子舞得以流行开来。






编辑: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