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券研网上的展示和每一届的国展,都会有许多高水平、高质量的券集,无论是选题的创意、门券素材的珍罕度,还是编辑制作,都可谓上乘之作,佩服至极。这一部部精彩的券集,对门券收藏的发展和创新无疑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如此高水平的券集,特别是通篇用珍罕藏品做的券集,更彰显了作者的收藏实力和创作水平。但是,券界单纯收藏珍罕藏品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兼顾甚至只是拥有少量珍罕藏品。
那么如何用存世量多的门券藏品,做出高水平的专题券集,众多的优秀作品为我们积累了非常珍贵的经验。笔者通过学习与实践,有以下几点看法和体会供商讨:
1、构思新颖 选题有创意
构思新颖,选题有创意,是做好一部券集的基础和关键。一部吸引人的好券集,必须是有独特的构思,人云亦云则显得平淡。
都兴水老师在2011年曾做过一部券集《缥缈美》,这部券集在全国十七届展中荣获一等奖,是一部很有创意的佳作。都老师把山间的云雾、天边的彩霞、高空的飘云、雨后的彩虹等若隐若现,似远似近,而令人神往的自然现象,通过艺术的编排,展现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14个年头过去了,仍不失为一部极好的券集。
杨新渝老师的《春使》、《秋醉》、《瑞雪》三部券集,每一部都是从一个季节独有的现象,以独特的视觉深入展开,营造了审美的愉悦,从而获得了好评。
我也很赞赏甘肃石学忠老师的《情系甘肃》,这部券集立意很新,是以习总书记甘肃考察调研行程为线索而制作。既体现了总书记对甘肃的关怀,又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而不是单纯把家乡的景点门票平铺展示。
以上的作品尽管少有珍稀券品,但都做出了精彩的效果,笔者认为独特的构思和创意,是一部好券集的决定因素。
2、精准概括 主题鲜明
在十八届国展中获奖的杨新渝老师的券集《根》,就是一部通过展示山西的祭祖寻根、世代相传等源自山西的非遗文化,把“谁不说俺家乡好”这一主题进行了高度概括。
马聚海老师的《礼拜窟》这部获奖作品的题目,显示了马老师高水平的文学素养。
在晋中一位理论界老师的指导下,我于2021年9月制作了一部以议论文形式的券集《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网上展示后,引起了极大反响。众多老师跟帖说:“展集很有挑战性、独创性。”;“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大力提倡!”;“参展券集是有相当难度的创作,是挑战和超越自我的尝试。”网上展示后被券研网推荐参加了鄂州20届国展。为此,龙小平老师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学习<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券集的感悟》。这部券集虽然体裁新颖,副标题和前言也说明了论述的时间范围,但最大的败笔是主题目时间界定不清,题目太大。这也提醒我,今后对理论问题要慎之又慎,编辑制作一定要反复斟酌。
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得出的结论是:一部券集设置一个好题目,是对整部券集的精准概括,对整部券集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会引起人们观赏的兴趣。
3、语言精炼 用券切题
一部好的券集,文字部分一定要精炼。对于重大的事件、人物和景点介绍等众所周知的内容,如再用大量文字详细介绍,就等于画蛇添足。再者,大量的文字必然占用贴片的空间,加上门券素材,满满当当,会给人以视觉拥挤的感觉。
设置好文字,更多的内容要通过门券来“表述”,这就要求选券一定要切题,用券精准得当,观赏者会一目了然。
4、编辑制作 精益求精
券集的文字和门券素材确定后,后期的编排制作和背景图的设置也很重要。这方面券研网的陈明新老师曾多次进行讲课,教授制作要领。陈捷、俞无畏等老师都展示了高超的编排制作水平,值得我们学习。笔者认为,高水平的编辑制作,会给整部券集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综上所述,只要在创新上下功夫,独树一帜,即便用存世量多的,也就是圈内常说的大路券,照样可以做出精彩的专题券集。
以上仅是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通信地址: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锦纶东街21号九三小区1-1-401
邮编:030600 联系方式:13934083800或1863541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