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瓜州锁阳城
罗斌林
在甘肃瓜州东南方向,有一个叫锁阳城的地方,因唐朝名将薛仁贵而得名。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防御关隘,也是一座短暂而辉煌的土筑城市,尽管锁阳城只繁华了几个朝代,尽管它已经变成了一座荒芜的空城,但他留下来的文明痕迹在现在人们的眼里,依然是值得去观察,去研究这个古丝绸之路上,名传千古的“锁阳城”。
锁阳城,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它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更有着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锁阳城原名苦峪城。在唐代,名将薛仁贵率兵西征,一路顺利,可是打到苦峪城后,不料在这里中了埋伏,被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围困在城中。随着粮食的减少,薛仁贵不得不带领士兵们挖草根、剥树皮来充饥。一天,士兵们在城周围挖到了类似红萝卜的东西,薛仁贵好奇地询问当地居民这是什么。一位长者告诉他,这东西叫锁阳,还能食用。于是,薛仁贵和唐军便靠这种植物度过了难关,直到援军到来。后来,程咬金问薛仁贵在围城期间吃什么,薛仁贵回答:“唯以锁阳充饥尔。”程咬金感叹道:“锁阳,锁阳,唐兵之粮!”从此,苦峪城便改名为锁阳城。
(薛仁贵征西)
锁阳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两晋时期被称为晋昌郡故城。唐代时,这里被设置为瓜州郡故城晋昌县。后来,这座城市被吐蕃占领。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西夏占领此地,仍称瓜州。西夏灭亡后,州废。明代时,这里被更名为苦峪城,但到了明末,这座城市已经废弃。锁阳城是保存最完好、布局最完整的西夏时期城市遗迹之一。整座锁阳城遗址中间有一条南北向的城墙,将其分为东、西两城区,尚有房屋、道路、水井等遗迹。城墙采用夯土筑就,设有马面、瓮城与角墩。登上瓮城顶,可以一览其大致形制。不远处的一座夯土建筑是锁阳城的标志之——高18米的西北角墩。
唐朝到明代,这里一直见证着丝绸之路的一点一滴。作为屹立在丝绸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锁阳城在古代河西郡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锁阳城附近有一大片非常开阔的绿洲,是酒泉郡与西域联系的纽带。周围有几十处古城、古墓、石窟、寺庙遗址,保存规模尤以锁阳城为最。除此之外,锁阳城还保存有完整的水利系统,为后人研究古代的水利设施和设计理念,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锁阳城还保存有完整的水利系统)
从锁阳城上空俯视可以看到,锁阳城分为内外两城。外城总面积八十万平方米,内城总面积二十八万平方米。西北角墩上有敌台、擂台等古代军事设施。有专家在此勘察过后说:“锁阳城其形制之复杂,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整,遗存之丰富,为国内罕见。” 充分体现了边疆城市的特征,不仅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也为后代提供了在荒漠中建造城市的经验。
(其形制之复杂的锁阳城)
西域民众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总结了瓜州的特色——吐鲁番的热、巴里坤的凉和安西(瓜州旧称)的风。站在城墙之上,大风会吞没所有的声音。游者偶尔还能见到沙地里看似不起眼的锁阳。夏日里的锁阳干瘪瘪的,而到严冬时节锁阳便会开花,而且越冷越红,妖艳异常。这时当地人会将锁阳生着来吃。
(成熟的锁阳果实)
从魏晋时期开始,到明朝荒废,这里一共囤集了几百年的历史。但由于自然环境、战争、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虽然锁阳城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荒芜的废墟,但仍然见证着它曾经的存在。
锁阳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于2014年6月22日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已经成为当之无愧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