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佐辅开店“烟雨楼”
钱宝林
说起汤佐辅,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他。可提起汤玉麟这个民族的败类,那可是闻名千里。他主政热河八年,没干什么好事。横征暴敛,盗窃文物,拆毁古建,砍伐树木,种烟卖官。他指派担任热河禁烟局局长的大儿子汤佐荣去盗辽墓,所盗文物归了私有。这二儿子汤佐辅是热河财政厅的厅长,全热河省的钱,是他汤家说了算。至于汤玉麟的三弟汤玉山是58团的团长,四弟汤玉铭是炮兵旅长,五弟汤玉书是骑兵旅长,还有他的大舅哥……
汤玉麟和张作霖都是土匪出身,又是把子哥们儿。1926年被张作霖任命入主热河,担起了民国末任都统。1929年热河改省,他又担任了热河省主席。1932年3月1日,在日本人的策划下,伪满洲国成立,汤玉麟被任命伪热河省省长。1933年3月4日,日军占领承德,汤玉麟跑了,他成了不抵抗日军侵略而成了全国民众的讨伐目标。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避暑山庄有座“烟雨楼”,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七十大寿时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建成的。当年,乾隆爷陪着六世班禅登上烟雨楼赏景,并留有一首诗赞曰:“最宜雨态烟容处,无碍天高地广文。却胜南巡凭赏者,平湖风递芰荷芬。”

如今,我们游人从如意洲踏过烟雨楼的曲桥,进入门殿,导游们都会让游客们抬头仰望。只见一块云龙金匾熠熠生辉,“烟雨楼”三个古朴大字镶嵌在云海和九条腾龙之间,显得典雅大气。有人心生疑虑,这块匾,露天悬挂,风吹日晒,还是这么金光耀眼,恐怕是后人仿制的吧?

其实不然,这块匾的来历,还真的不简单。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人们发现“烟雨楼”上的那块匾不见了,没有人知道它的下落。
直到解放后,人们对“烟雨楼”的牌匾已经逐渐淡忘,它好像成了一桩无头案。1951年成立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管理处。1953年,人民政府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东北的沈阳发现了这块散落民间的饭店招牌不同寻常。经考证,匾上有“乾隆御笔”印文,遂认定它是珍贵文物,便移送到沈阳故宫保存。

原来,这宗盗窃案。是汤佐辅在沈阳市开了一家饭店,可饭店却没有合适的招牌,便打起了歪心思。把避暑山庄烟雨楼的牌匾摘下来,运到沈阳,悬挂在饭店的门上做了招牌。可想而知,在旧中国三十年代的沈阳城,出现了这样的一块金色招牌,那是何等的光彩啊!也可以想到汤佐辅又是何等风光啊!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汤家在东北的哈尔滨、沈阳都有资产,其中,沈阳的资产就有700多万。干土匪起家汤玉麟的儿子能好到哪去?在那个专横跋扈的年代能够干出这种事来,也是不足为怪的。

还好,一年以后,这块御匾终于回到了它的老家归安了。

今天,当我们来到烟雨楼,仰头看到这块原装的流光溢彩的云龙金匾,听着并不是遥远的故事,你是不是心情激动,浮想联翩呢?
参考文献:《承德文史》第三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