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背后的故事
古向东
中央电视台从1983年春节开始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此后每年举办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了全国人民每年除夕一道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精神“盛宴”,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蛇年将至,又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将至时,又传来我国“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申遗成功的喜讯,此乃是名至实归。中国人民用聪明才智,通过春节联欢晚会等等方式,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里介绍二则春节联欢晚会鲜为人知的故事。
发行赞助纪念券筹集晚会经费
近日,笔者从票证收藏本中翻出了一枚30多年前从藏交会淘到的“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赞助纪念券”,该券为纸质,长14.9cm,宽4.9 cm,券中央的上端印有“是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间印有“赞助纪念券”5个大字,落款:中央电视台、中国工商银行联合主办,右边盖有“中国人民银行某某县支行储蓄专用章”,编号:076277。左边是标有“春节”2字的红灯笼,红灯笼下面印有“壹元”字样。背面的右边是中国工商银行业务范围,左边是“几点说明:1.凭此券领取纪念品。2.在二月十九日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中产生优胜者及其全国同号者。3.领取纪念品的时间地点,由当地中国工商银行公布。”从这枚简朴的春节联欢晚会赞助纪念券,可看到1985年那场非同寻常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至今,40多年了,如果没有见到这种纪念券,恐怕有不少人都不知道,1985年中央电视台发行赞助纪念券,筹集晚会经费。
在1985年,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经费不足, 开创性地提出与中国工商银行联合主办春节联欢晚会,主要是利用中国工商银行网点,面向全国公开发行“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赞助纪念券”,筹集社会资金举办春节联欢晚会。“赞助纪念券”面值为壹圆,奖项设置10万个为一组,一等奖奖品为14寸熊猫牌彩色电视机一台,二等奖奖品为金币10枚,三等奖奖品为银币100枚,四等奖奖品为铜币1000枚,其它为铝币。在当年2月19日春节联欢晚会上进行现场公证摇奖,没中奖的观众,还可凭赞助纪念券到当地工商银行兑换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纪念章一枚。
198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赞助纪念券的发行,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央电视台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解决春节联欢晚会经费不足,面向全国筹集社会资金。通过发行春节联欢晚会赞助纪念券的方式,筹集了部分社会资金,成功举办了中央电视台一九八五年春节联欢晚会.这枚小小的春节联欢晚会赞助纪念券,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中央电视台的发展历史,是中央电视台改革开放的见证。
笔者曾看到有的报刊文章说,中国第一张彩票是1987年7月23日,在石家庄发行的“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从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发行的“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赞助纪念券”的发行目的、发行办法看,均类似彩票,具有彩票的基本特征,其实质等同于现在的彩票。如果“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赞助纪念券”就是彩票的话,“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赞助纪念券”就比1987年发行的“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早发行2年多,因此,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赞助纪念券也有史料价值。
观众“催”出的《乡恋》
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面向观众直播的春节晚会开播。当时的总导演黄一鹤请来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李谷一,李谷一是正式登台春节晚会的第一位歌手。但晚会的节目单中并没有李谷一的《乡恋》。
然而,晚会播出后,4部热线电话刚一开通,观众的反应大大出乎总导演黄一鹤的预料:李谷一在台上一出现,观众就来电话点播《乡恋》。当电话记录员把一大堆观众点播《乡恋》的条子交给黄一鹤时,黄一鹤感到非常为难:因为当时李谷一演唱的《乡恋》被批为靡靡之音,是禁歌,不在演出范围内,他决定不了是否能让李谷一唱这首歌。而此时正在台上演唱的李谷一 ,也不知道有这么多的观众通过热线电话点她唱《乡恋》这首歌。恰好广播电视系统最高领导吴冷西部长,当时正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第一线坐镇。黄一鹤让电话记录员把观众的电话点播记录单交给吴冷西部长。吴冷西见是点的《乡恋》,即摇了摇头。
就在此时,电话记录员又端上一盘子记录着观众要求李谷唱《乡恋》的点播单,黄一鹤一看,这一盘也有二三百张。没一会儿,吴部长听取观众呼声,他找到黄一鹤说:“黄一鹤, 上《乡恋》。"黄一鹤一听这话,高兴极了,他赶紧找来伴奏带,并火速请主持人报幕。就这样,当时禁唱的《乡恋》终于上了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晚会,并受到了热烈欢迎,李谷一演唱的《乡恋》让无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