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寿园”里迎春节
保定 陶万春
网研网“喜迎春节”征文活动红红火火在进行,乙巳年的脚步声愈近。人们在置办年货,迎接着合家团圆的那一刻,盼望着来年快乐又长寿。此时此刻,我来到了河北农业大学的东校区,保定本土人鲜为所知的“乐寿园”。它就隐身在一片农大教职员工宿舍楼深处,现在的保定动物园南岸。
在中华民国的历史上,号称“保定王”的曹锟,为保定人耳熟能详。他是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首领。他自1916年9月任直隶督军,至1923年10月贿选中华民国总统,在保定住了7年多。当时的保定,也成了直系军阀的大本营。
曹锟生性爱折腾。在保定居住期间,将原来的按察使司狱署,改作自己的私人官邸,因敬慕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英名,故命名为“光园”。1921年前,曹锟收买土地,在老城南侧的府河两岸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公园,还一并修建了自己在保定的又一府邸一一乐寿园。以府河为界,北岸是保定城南公园,南岸是乐寿园。曹锟下野后,在乐寿园居住了近两年,可以这么说,乐寿园见证了曹锟政治生涯的盛与衰。


“乐寿园”府邸题写的碑额,为曹锟亲笔所书,“寿”字顶上有一方“光明正大”箓刻,落款处刻有“曹锟之印”。曹终生为伍夫,却敏而好学,练得一手好字,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他亲撰碑文上一窥究竟。



关于“乐寿园”名称的由来,可从园内立的石碑上寻找踪迹。碑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乐寿园者,仁者之所适居也,孔子常曰智者乐,仁者寿,又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吾盖居乎,山水之间其名之也。”由此可见,曹锟崇拜孔子,学用《论语》,他自誉“智者”“仁者”兼备。他园中有山有水,因此自称“乐寿老人”,因此给自己这处府邸起名“乐寿园”。



走进正门,可看到乐寿园北方四合院之布局。四合院东西约30米,南北约25米,现存南房和东、西厢房,均为硬山前出廊建筑。院门开在东南角,院内青色方砖墁地,北侧的两株古柏左右对称,树龄已过百年。
正房青砖青瓦硬山顶,单层檐。正脊斜脊均用半圆形青色瓦片整齐排列,使建筑顶部看起来更加轻灵。檐头装饰灰色的兽面纹瓦当,花卉纹滴水,显得古朴庄重。
正房与厢房前建有抄手游廊,红色梅花廊柱,柱间绿色额枋,绿色的纹卷草雀替,廊柱下座椅漆成蓝色,椅面下以红色回字型花格装饰。红色的仿古花窗直至檐下,最下面的一排可开启。房间内饰与现代建筑大同小异,局部有些欧式建筑风格的影子。
1922年,乐寿园完工,曹锟乔迁之喜,在其60大寿时曾在园内设宴庆贺,并请来京城名角唱戏。京城高官及康有为等达官贵人前来为他祝寿。康有为来年从洛阳来拜谒清西陵,顺路到保定。曹锟为他接风洗尘。康有为为乐寿园题别名“老农别墅”。



1923年,曹锟贿选当上了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离开保定赴北京上任。然而他时运不济,一年零十多天后,便被关押失去了自由,直到1926年才被释放,再次回到乐寿园隐居。后来,曹想东山再起,去河南投靠吴佩孚。次年,因吴佩孚在军阀混战中兵败,曹锟从河南转到天津做了寓公。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曹锟拒绝了日本人让其出面组织伪政府的请求,保持了民族气节,保全了民族大义,也保住了个人的晚节。1938年5月17日,曹锟因病于天津英租界的泉山里寓所逝世。他死后,念其民族气节,国民政府于1939年12月,追赠他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1948年,河北农业大学迁入乐寿园,作为园内不多的完好建筑,四合院成为其综合办公场所。1949后,该校首任校长李泽民在此办公至1960年代初。随着校园建设,学校的办公机构先后搬离了四合院。1966年,四合院又成了农大幼儿园。1997年至今,学校老干部处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在此驻扎。2009年8月,乐寿园被公布为保定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罢拙文,烟花爆竹闪耀在古城的二环路以外。我站在保定高高的古城墙上,愿天南地北的门票收藏爱好者们,新的一年,健康喜乐,寿比南山,门票多多,并尽情地享受和平的阳光及平静安逸的生活!
~2025年1月25日写于府河岸边

编辑:张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