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6日门券收藏研究网刊登了陕西林延军老师的文章《门票爱好的传承》,看后心中颇多感慨。
林老师在文章中提到,参与门票活动的朋友多是上了年纪的人,中青年人比较少。通过我自己的了解,门票收藏界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中年人搞门票收藏的还比较多,但是青年人极少。(当然,现在青年人搞收藏的普遍较少,即使收藏也是抱着投资的目的)。不论从藏票的时间,还是票的量与质,以及个人的年龄,我都算是个门票收藏的新人。
我开始了解门票收藏大概是在2008年,其中的缘由都忘记了,当时不知道怎么就知道了朝花门票论坛,第一次见识到门票收藏世界的丰富多彩。我本人有收藏点小东西的爱好,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收藏邮票,小学初中的时候也收集过一段时间的烟标和粮票。大学毕业后做了高中历史教师,不管是儿时的爱好,还是工作的缘故,第一次见了门票我有种久别重逢的感觉,从心里就爱上了门票,我不止一次的想,用自己的历史知识,收藏整理一部分历史题材的门票。我很快在朝花论坛和中国门票收藏网注册了会员,并且还是大量的浏览一些朋友贴上去的门票图案,真是越看越喜欢。
大家都知道,单纯地靠旅游收集门票是个漫长的过程,收效也是有限的,我也网上买卖空间点过少量的门票,但是,时间一长了就有点吃不消了。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当时工资也很低,爱人又在读研究生,我母亲也从老家来到我工作的单位一起生活。有一次和安徽的一个票友交流,他说,门票收藏需要投入精力和财力,你现在的情况确实不适合收藏。我当时想了想确实如此,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接触门票。
虽然暂时放弃了门票收藏,但是内心中对门票的喜爱还是一点也没有消减,2010年的时候又重新在朝花注册了用户(原来的用户被删除了),但是还是因为经济的原因,点了少量票后又终止了购买,偶尔外出旅游的时候,才把门票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这其间,加入了保定门票收藏协会,王建池老师每次给我来信都会随信附赠一些门票,让我的门票数量不断增加,我的几篇文稿也先后在门券收藏研究网发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我的收藏兴趣,也增加了继续坚持收藏的信心。
作为一个收藏者,主观上爱好是前提,但客观环境对搞好收藏也有重要影响。作为一个年轻的门票收藏爱好者,我觉得,年轻票友收藏存在的困难主要有:
1、门票来源渠道少。如果单纯地依靠购买,肯定是个不小的投资,现在购买普通的门票,价格也要在1元--5元吧,如果收藏一些好点的票,投入更大。而作为一个新票友,手里的复品也极少,交流也缺少资源。因此,制约青年票友的是门票的来源问题,当然归根到底也是经济问题。
2、参加活动受限制。现在的门票活动的参加者多为中老年票友。主要是青年人忙于工作、家庭,无暇顾及。像我所处的单位,每天都是签到坐班,周六日如果不放假的话,也要在学校看着班级,所以确实抽不出时间。
3、理论修养不足。刚开始门票收藏的时候,处在盲目的阶段,虽然也有意识的按专题购买或者收集门票,比如名人故居,革命史,爱国题材都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但是难免有慌不择路的情况,只要是门票就觉得需要。而且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甚至基本的门票知识也很缺乏。平时可购买的门票书籍也极少。
4、交流范围狭窄。身边搞门票收藏的朋友很少,如果在自己生活的这个小圈子找个喜欢收藏门票的,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偶尔单位组织同事旅游,或者同事自己出去旅游,带回来的门票也惨不忍睹,已经失去了收藏的价值。
作为一个年轻票友,我个人觉得,门票收藏也是中国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因素,就像中国的武术、京剧这种国粹,如果不能青老交替,门票收藏也只能变成一个越来越窄的收藏圈圈,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利于门票收藏的发展。
年轻票友收藏中的困惑不是个别现象,门票收藏的传承问题也不是那一个人的事情,希望老藏家们给予年轻票友更多的关爱与支持,也希望门票收藏的传承引起门票收藏界的广泛重视。
【作品编辑:张景生;网页编辑:陈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