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之初赏年画
——观承德博物馆《年画里的移民之路》年画展
我们接着上期门券收藏研究网发的《福祉无疆》再聊一聊在承德博物馆里面展出的“重庆市沙坪坝博物馆藏年画展”《年画里的移民之路》。
乘扶梯下到博物馆的负一层,向左转,即见到临展厅设立的这块标牌。
进入展厅,有服务人员在厅内一侧。我们注意到她时,想起了常甘生大哥的指点,看到了服务员身边的桌子上有几枚印章。我们向服务员询问,这章子是不是可以盖?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
我老伴儿随即从兜子里拿出准备好了的A4纸,看到桌子的左侧有一枚大的长方形印章,我笑笑,先盖这个大的。
这枚印章12.5×9cm,是个什么图案,叫什么名也没问。可能是光顾了高兴了。
接着,我们在服务员的指导下,两人合作,饶有兴致地完成了由4枚印章一组和3枚印章一组的套印年画。我们好有成就感啊!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诗句中的“桃符”就是我们后世所称的年画。“桃符”有辟邪驱祟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取代桃木,套色印刷年画成为主流。其所谓的“移民之路”,是指以年画的地域特点串联起川渝的风土人情与历史记忆,织绣着川地秀美的人文画卷。
看了半天,才知道年画的“开脸”是湖广滇川的共有的特色。即除了人物脸部外,其余部分皆由木板套色印刷,故而开脸是整个年画印制过程的关键。
在色板和线板套印好后,人物面部会由技术精湛的匠人手工绘制完成。为人物点睛、涂腮、描唇、画胡须,以使其生动传神,活灵活现。
色彩斑斓的川渝年画,如同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着湖广滇川的往昔岁月与对生活的期盼,见证了不同民族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正是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年画以无声的语言,形象的图画,描绘了湖广滇川过程中地域风俗习惯的迁移路径,彰显着川地移民的智慧和勇气。它们是各种文化相遇、交融的生动写照,也是湖广滇川路上精彩的篇章。
时值中午,出了博物馆,走在向上的缓坡道上,呼吸着清冽的空气,享受着普照的阳光,庆幸我们这个时代,在家门口,能够欣赏到这么精美的年画,实乃是三生有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