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侔鲁壁
文/牛安 图/牛安 章云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京形势危急,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加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奉当时的行政院令,开始将珍贵文物分3路从南京经湖北、湖南、广西、贵州、陕西、运往大后方。历时8年,行程万余里。国宝逶迤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将国宝悉数平安的撤入后方四川境内存放。其中在重庆、宜宾(李庄)、巴县、峨眉存放6000多箱。乐山存9300多箱,是战时存放故宫文物最多的地方。
乐山,古称嘉定,四川省辖地级市,位于四川中部,四川盆地西南部,山高水密、地势险要。
这封由湖北汉口寄往四川乐山“北平故宫博物院”的信函收件人为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1881—1955)先生。
战时故宫是故宫文物南迁乐山的史料陈列馆。为免受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物破坏和掠夺,故宫文物万里颠沛,历尽艰辛,向西南大后方转移。其中,数量最多的9300多箱文物于1939年南迁乐山,存放在安谷镇近八年。
故宫博物院的9300多箱文物在1939年至1946年曾保存在安谷镇。文物分别存放在6家祠堂和古佛寺等7个地方,经8年光阴丝毫无损。因此,当时的国民政府特颁发6个木匾给这6家祠堂,以资表彰。匾上刻“功侔鲁壁”四大字,为当时博物院院长马衡所书,并刻上“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印”方印,表明为政府行为。其匾或金底黑字,或黑底金字,老百姓艳称“金匾”,至今尚存一块整匾,这方木匾现存放在战时故宫史料馆内供游客观览。
安谷乡农民企业家王联春筹资租地从2008年底开始动工修建“故宫南迁史料馆”。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和征集文物,一座古朴、典雅的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终于落成并布展完毕,于2010年春节正式对外开放。
故宫南迁史料陈列馆对面山巅,是战时故宫文化园,园内有为纪念故宫文物南迁安谷而树立的一座丰碑,正面镌刻的是马衡院长的题词:“功侔鲁壁”,背面为现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的题词:“战时故宫”,彼此相互辉映,必将永垂史册。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曾经这样评价:“故宫文物南迁和保护是抗日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民抗战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