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别有趣(三)
章云
北京银山塔林
在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西湖村西南,银山南麓古法华禅寺遗址上,保存有17座墓塔,大小高矮不等,高者20余米,直径达7米左右,矮者只有两三米高。从塔的形制上看,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密檐式塔,二为覆钵式式塔,除此两类墓塔形式外,还有一种组合式塔,就是将密檐和覆钵两种形式的墓塔结合起来,集于一身,这种建造奇特的异形塔,堪称塔林中的上乘佳作,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和砖石建筑的宝贵遗产。1988年,银山塔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银山塔林是北京地区保存最好,最为集中的密檐式塔群。最为有代表性的有七座,其中五座是金代(公元1115—1234年)的墓塔,两座是元代(公元1271—1368年)的墓塔。塔均为砖结构,密檐式塔,有六边形和八边形两种。
最高的一座墓塔佛觉禅师塔高22.8米,位于法华禅寺院内五座塔中央。密檐式砖塔,共十三层檐,平面八边形,墓座由上下两层须弥座组成,下层须弥座系花岗石雕成,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等组成。上层为砖雕,中间的束腰部位每面各分二间,每间雕一壶门,周雕花卉,间与间之间有雕礼柱间隔,束腰之上施以双抄四铺作斗拱,斗拱之上雕有三层仰莲花座。束腰之下叠涩垒砌成上小下大形状。塔身部分为实心结构,其檐下部分前、后、左、右四壁各雕假券门,券面砖上分别雕成对的飞天、龙凤、花卉等图案。拱券的下部各雕两扇四抹槅扇门。南面的券门在券面砖与槅扇门之间嵌有白石塔铭,篆刻“故祐国佛觉大禅师塔”。塔的其余四面各雕假菱花格窗。各面之间的转角处分别雕以塔柱。塔檐总体形象呈上小下大形状。其中,最下一层檐下饰有一周砖雕斗拱,其余各层檐下均以叠涩砖四层出挑。各檐上部均为灰色布瓦,脊部施以菩萨、垂兽等饰件。项为攒尖式,刹座之上存仰莲两层及砖雕火珠。
另外六座塔分别是晦堂塔,高19.3米;懿行塔,塔高19.95米,是造型最精美,最为代表金代的墓塔;虚静塔,七层六边形,高14.15米;圆通塔,高14.4米;无铭密檐式塔,塔身已不完整,残高6.8米;无铭覆钵密檐式塔,高8.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