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初五探访枫泾古镇
李金燕
枫泾是一座有着1500多年历史,古时隶属“吴越之地”,在明末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枫泾是上海首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AAAA级景区,新沪上八景之一。景区水网密布,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巷”之称。
这座楼是古镇进口,也是游客服务中心,拿到些资料,盖到了章。古镇新春有活动,看着票价,买联票不如进喜欢的馆可以多得票。
穿过楼,是一对桥,算是进入古镇了。
第一个景点就是金圃宅地,请看介绍资料:“金圃宅地”系清乾隆年间要臣谢墉在家乡枫泾南镇的内宅,因谢墉号金圃而得名;该宅建于乾隆后期,原为三景三埭及东西厢房、马厩、河埠一应齐全的大宅院,旧时里人称之为“天官府”,为枫泾之首。谢墉官至内阁学士兼吏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经筵讲官(先后关系第一副部长、办公厅秘书长),乾隆59年,1794年。乾隆帝第十一子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为今圃宅第正堂题写“启秀堂”额。
戊子年(2008年)秋,“启秀堂”修复。
谢墉是嘉庆帝的老师,也是成亲王的老师,成亲王精于书法,是清朝有名的书法家,所以为之题额。
房屋一侧介绍的是谢墉的故事,另一侧是其后人谢天锡(1934年2月1日——2020年5月7日)艺术馆,谢家的血脉和文脉传承了千年,因谢氏一族这座古镇荣耀四方。
爱心墙,世界上各种文字的我爱你,月老端坐于此,点着鸳鸯谱。
河边搭的棚子里是各种摆摊的,我拍张刻纸的,玩了把拓印,金榜题名,墨足印的很好,但是不好带,举着留过影后来放在小饭店里留给有缘人了。
江南水乡枫泾古镇,地处“吴越”交汇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吴跟越角枫泾水乡婚典”文化,“相约枫泾,相拥一生”,是枫泾水乡婚典的永恒主旨,列入了每年上海旅游节的重大活动内容之一。《江南水乡婚俗馆》介绍了这一文化,馆很小,票价不便宜,8元钱我从进去到出来用了80秒,离开古镇时,拍到了些图,猜测是旅游节时的婚典现场。
朵云书院开在王宅内,售卖文创产品和饮品,细细长长的有三进院了吧。善于读书的人,有时间又不缺买书的钱不困于书,就是享世间之清福了。
下午2点,找到朱学范故居,也就是朱学范生平陈列馆:朱学范(1905—1996)邮电工人出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站在了人民革命阵营,成为了劳工领袖劳协的领头人,参与新中国的筹备和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朱学范先后担任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去世后,叶落归根,葬在了枫泾。
经过三桥里、吕吉人画馆,到了人民公社旧址、毛泽东像章珍藏馆票价5元,我没进,我讨到了一张票,和婚俗馆的画面是一样的。
枫泾古戏台
桥跟头小酒馆,桥跟头的跟,没理解透,总觉得用跟用其涵义,若是用根有地基的意思,桥打地基的地方,翻跟头摔跟头,然后就演绎出和酒有关的连环故事,若想知晓推开这座门便会知晓了吧。
枫泾有四宝:上海石库门黄酒、枫泾丁蹄、豆腐干、状元糕,百年盛销不衰。这里的烧麦也算是名吃,却未上榜,丁蹄面没开门,我们吃的是这里的烧麦和小馄饨。
古镇里丁聪的漫画、程世发的国画、金山的农民画、顾水如的围棋,被誉为三画一奇,翰墨流芳。本次因时间关系丁聪的美术馆、程十发的祖居、东风火政会没有进,时间关系要到平湖山水几千重去游玩的,等以后再找机会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