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武汉人,从小对孙中山有一些认识。比如,我们常去玩的中山公园,是为了纪念孙中山的。汉口有民生路、民族路、民权路,还有联通三条路的三民路,都是为了纪念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三民路还立有孙中山铜像,武汉人俗称“铜人像”。大一些以后就知道武昌是孙中山领导推翻清帝的辛亥革命的发源地,那里还有首义路、彭刘杨路、起义门、红场、辛亥革命纪念馆,所以对孙中山很敬佩。心想有机会一定要到他家乡去看一看,但以后一直没有机会去实现这个愿望。
今年春节,到深圳看望孙女。2025.1.12儿子儿媳提议带我们去看看通车不久的深中通道,并到孙中山故居参观,我们欣然同意。
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以后,在珠江口伶仃洋上建造的又一世界级的跨海超级工程奇迹,如一条巨龙横卧碧波。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攻克了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等世界级难题。凝聚着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与汗水,彰显了中国基建的雄厚实力,见证了中国迈向交通强国的坚定步伐。车行走在桥上和隧道里,令人油然产生一种自豪的感觉。
高耸深中通道大桥部分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入口
深中通道水下隧道景观
孙中山故居纪位于中山市翠亨村,距城区20公里,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珠江口,隔珠江口与深圳、香港相望。穿过繁华都市,车窗外渐渐呈现出岭南乡村的景致。白墙黛瓦的民居,郁郁葱葱的榕树,还有那蜿蜒的乡间小路,仿佛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当“翠亨村”三个大字映入眼帘时,我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
在翠亨村村口,有一牌坊,上书“翠亨村”。旁边的照壁上有孙中山先生的题字“天下为公”。这些都是代表性的景点,我们拍照打卡纪念。
原来的门票上就是以天下为公照壁为主景的。现在这里没有门票,也没有简介资料。这里展示的是我原来收集的门票。
走进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红色小楼。这座由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的两层小楼,既有岭南传统建筑的韵味,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特色,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开放包容的胸怀。以下几张是原来门票上的孙中山故居。
门票上显示故居的墙上有宋庆龄题字的铭牌
我们在故居前留影
进入故居,轻轻推开那扇厚重的木门,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客厅里,一张八仙桌,几把木椅,简朴而庄重。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与家人的照片,泛黄的照片里,年轻的孙中山目光炯炯,眉宇间透着坚毅。
故居的厅堂
二楼的书房,是孙中山先生少年时代读书学习的地方。书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书架上陈列着各种书籍。我仿佛看到,少年孙中山在这里挑灯夜读,思考着国家的未来。窗外,一棵百年古榕树依旧枝繁叶茂,仿佛在守护着这段历史。
不巧,孙中山纪念馆闭馆维修,未能参观,留下遗憾!拍照留念。
在孙中山故居与孙中山纪念馆的交汇线的中心点上,坐落有中山鼎。中山鼎口径1866mm(代表孙中山先生1866年出生),高1925mm(代表孙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铭文高590mm(代表孙中山先生享寿59岁),基座宽度1912mm(代表孙中山先生1912年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中山鼎
警世钟位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场地。这是一座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景点,旨在警醒国民,不忘国耻,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而奋斗。警世钟由铜铸成,直径1.2米、高2米、重1.5吨上面铭刻了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关于中华民族要觉醒的著名演讲词及其“共进大同”的亲笔手迹,这座钟不仅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努力唤醒中华民族、振兴祖国的一生,更是为了提醒每一个国民要时刻保持警醒,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警世钟
漫步在翠亨村的石板路上。村中的老屋、古井、祠堂,无不诉说着这个岭南村落的悠久历史。我看到了更多关于这位伟人的生平事迹。从翠亨村走向世界,从医人到救国,孙中山先生的一生都在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翠亨村。回望这片土地,我深深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就像那棵百年古榕,根深叶茂,荫庇后人。他的故居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这次孙中山故居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的追寻,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深刻体会到,伟人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