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福鼎太姥山旅游区(2013年)
太姥山位于福鼎县正南,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汉武帝命东方朔校天下名山,改"母"为"姥",后改称"太姥"。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风景区面积为92平方公里,分为太姥山岳、九鲤溪瀑、晴川海滨、桑园翠湖、福瑶列岛五大景区;还有冷城古堡、瑞云寺两处和瑞云畲寨、冷城古堡、翠郊古民居等三处独立景点。峰峦交错,拥有山峻,石奇、洞异、溪秀、瀑急等众多自然景观,以及古刹、碑刻等丰富人文景观。
太姥山是国家地质公园,以 "山海大观"称奇。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美誉。 闽人称武夷、太姥为双绝,浙人视雁荡、太姥为昆仲, 构成闽越三大名山。裸露的花岗岩形成狭谷、峭壁、深渊,有造型景石360余处。珍珠泉、七龙泉、九曲泉、兰溪、九鲤溪及溪口、龙庭、赤鲤三大瀑布等特色泉、溪、瀑。
太姥山唐宋时已十分兴盛,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国兴、瑞云、灵峰、芭蕉、天王等寺规模最大。国兴寺为唐乾符四年(877年)敕建,今遗址上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伽宝塔和石池,可见当时之规模。唐代林嵩曾在此建草堂读书,故又名草堂山。玉湖庵为宋理学家朱熹草堂,璇玑洞为朱熹隐居之所,山中还有历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观"、"道仙佛地"等人文景观和国兴寺、白云寺、瑞云寺等寺庙。太姥山下的秦屿镇,是福建明代沿海抗倭的英雄阵地之一。有"万古雄镇"之称。
根据地质部门考察,太姥岩石为粗粒花岗岩,属燕山晚期,地质史中生代白垩纪的产物,距今约九千万年至一亿年。由于地壳的变动,海洋上升,东西南北与近水平三组互相垂直的向节理发育,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峭壁、山峰、山洞。又经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流水冲刷,就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突兀的奇峰和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