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山公园记
——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
保定 陶万春
因为我有变异型哮喘病,在保定久治不愈。好心的医生让我到海南岛试试,说那儿的空气质量好,也许对症。就这样,我来到了久违的海南省,开始了旅居康养生活。
做为一个生性好动之人,在屋里怎么能呆得住啊!病情稍微稳定,就骑上自行车,在十几公里的范围内采风,欣赏着北纬19度的亚热带风光。
一日,慕名到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打卡,在返回住地的路上,一座镶嵌着国民党青天白日徽章的亭子映入眼帘。在这偏僻的乡野之地,怎么会有如此这般的建筑,好奇心驱使我在不大的园子里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看个明白。
回到住地,翻阅有关资料,得知这个园子是海南岛仅存的一座“中山公园”。查《海南省文昌市军事志》记载:“1937年冬,国民党文昌县党部拨出专款,在文昌白延公园里建造一座中山纪念亭”。
上世纪民主革命时期,侨乡白延有不少人投身革命,涌现出40几位将军。他们出于对“国父”孙中山的崇敬和爱戴,提出兴建中山纪念亭的动议,并得到了国民党文昌县党部的支持,使公园得以建成。
公园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具有南洋风格。公园四周有围墙,围墙上饰有水泡圆洞与浪花造型,但很少有完整无缺的花纹。园内很空旷,主要建筑包括大门、纪念亭和围墙。纪念亭六柱八角,有圆丘型拱顶。亭上方六边均有三角造型徽墙,每个三角中间均饰有“青天白日”徽,并设短尖小柱立于徽墙两侧作为装饰。亭内有一块水泥白碑,也有无色的徽迹,但无一字。漫步园内,环境优美,有陈旧的水泥甬道、西式亭子、盆景式的柏树和茂盛的榕树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积劳成疾病逝于北方。为了怀念这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丰功伟绩,1925—1949年间,有267座中山公园建成并分布于我国22个省,因广东是中山先生的故乡,一个省就有58座,包括海南岛上的8座(当时,海南岛隶属广东省)。
连年不断的战乱,再加上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有资料显示,截止到2023年底,中国留存的中山公园不足90座,其中有20座分布于港澳台地区。而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白延村的中山公园,因其隐没于乡村一隅,躲在林间人未知,尽管廖落,不被打扰,幸运躲过数次劫难,成了海南唯一留存的中山公园,亦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小(1430平方米)的中山公园。
白延村的中山公园,不仅仅是纪孙中山先生的场所,也是该村华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所在地的白延村始建于明代,因地面多生白藤而得名。上世纪20年代,白延村成为华侨回款建设的重要地区,先后建起南洋风格的骑楼,并开设商铺,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亨有“小上海”之称。
花开花落又一年。再次到海南过冬,专程到昔日的“小上海”一睹芳容。只见在不足一公里的街市上,南洋骑楼大多破旧不堪,有些己经被改建成具有现代风格的楼房。但透过墙上的斑斑旧痕,仍可以想像到当年的风光无限。那时的商铺一个挨着一个,还有中西医疗机构;甚至设有花旗、渣打、汇丰等外资银行,中外货币在这里按汇率通用,俨然成了当年海南的金融中心。商业的融汇贯通,上世纪30年代,白延圩已建成火力发电厂和电报局,普通老百姓率先用上了电灯和电话。而最具代表性、最具开创意义的就是建于村中的这座“中山公园”。
往事越百年,换了人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如今已经变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昂扬激奋,十四亿炎黄子孙正朝着世界强国的目标迈进。
先生回首应笑慰,举旗自有后来人!
~2025年3月14日赶写于保定府河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