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中山陵怀思
许 彤
粤海灵钟育俊雄,一八六六诞豪躬。
西洋学养开新智,腐政疮痍激义鸿。
兴中首举图强帜,振臂高呼华夏隆。
零五同盟凝众志,被推魁首誓驱戎。
驱除鞑虏山河靖,恢复中华气势融。
创建民国宏愿立,平均地权睿思融。
武装起义虽多舛,矢志如磐浩气冲。
惠州烽火燃希望,镇北硝烟映赤衷。
辛亥武昌烽火起,千年帝制一朝终。
一九一二膺总统,二月旬中逊位匆。
为护共和辞大位,二次革命战旗红。
舍身护法昭公义,民主精魂映碧空。
一九二二逢变故,得援改组唤群雄。
二四盛会开新纪,联共联俄农工崇。
六月黄埔培英处,桃李成林绽异丛。
玉祥邀驾商国是,抱病奔途向北蒙。
一九二五星沉处,北平恸哭念勋功。
魂归南京期胜景,风雨兼程志未穷。
一生奋斗为黎庶,天下为公念始终。
博爱无垠昭后世,丰碑不朽耀苍穹。
丰功伟绩民心记,万载千秋颂德崇。
【附录相关资料】: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以下是其主要事迹:
1. 早期经历与思想转变: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农民家庭,早年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原本行医的他,因看到清政府的腐朽,1894年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决心走上革命道路。
2. 创建革命团体与政党:兴中会是中国国民党最早的前身,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夏威夷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史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在日本东京号召组建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在1905年10月20号的民报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 领导武装起义:孙中山领导了多次武装反对清政府的起义,如广州起义、惠州起义、镇南关起义等,虽多次失败,但积累了革命力量。
4. 推翻封建帝制: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全国响应,汉地十七省纷纷独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结束了封建帝王制度。
5. 捍卫民主共和: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等,捍卫民主共和。
6. 推动国共合作: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在困境中得到中国共产党和列宁的帮助,决心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同年6月成功组建黄埔军校。
7. 抱病北上与逝世: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抱病北上,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在北京离世,临终留下遗嘱,希望葬于南京,见证中国革命成功。
202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