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券收藏隶属于一种文化活动,其表面是色彩斑斓的一枚枚门票,而其实质则是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一、门券收藏是一种文化
门券是进入旅游景区,游览参观文博场所的凭证。门券文化,则是由这类凭证引伸的收集、整理、展示、评价的一系列活动,其社会效应及文化贡献是评定门券收藏整体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文化决定着不同阶段的社会文明程度,门券收藏活动的历史,也佮佮证明了这一点。从1985年起,门券收藏随着改革开放的风生水起,伴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介入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吸引了一大批收藏爱好者。在1990——2010年这个时段,进入到繁荣期,全国各地券协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门券收藏也从最初的注重藏品交流、鉴赏、联谊的阶段,逐步提升到注重门券文化研究展示的层面。门券收藏活动不断创新发展,门券展览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中国收藏界的一支生力军。期间虽然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在后来终于回归了中国收藏家协会,实现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蝶变。
门券收藏文化,在活跃文化艺术品收藏的同时,也在社会形塑中发挥着不为世人重视的作用。分散在天南地北的券人,如同散落在地的珠子,随地翻滚,而门券文化犹如那根柔弱又坚硬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门券收藏发展的同时,也塑造了一批又一批有文化灵魂的人,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成果。
门券收藏既涉及藏品的经济价值,也涉及到收藏者的文化追求,而更多的人则看重收藏过程中的文化属性。因为,无论是对自身修养还是门券展览的社会效应,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保定券协正是由于有一批热爱收藏,注重文化的骨干队伍,所以,不仅自身活动丰富多彩,而且牵头创办的“门券收藏研究网”,在全国券界引领了门券文化的潮流,形成了门券文化的高地。
二、文化是收藏者的底气
文化做为一种社会形态,不是凭空想像的,也不是信手拈来的,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需要后天的滋补。
首先, 要注重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传承。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灿烂辉煌,且又搏大精深,是每个门券收藏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些珍贵的遗产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底蕴,也为门券文化活动注入了灵魂。
其次,要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文化储备量。
门券收藏者除了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积累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外,关键要沉下心来,有目标地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获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尤其对一些没有机会接受到高等教育的券友而言,若想使自身变得丰满,唯一的途径就是多读书,努力使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历史,学贯中西。只有这样,才会在门券收藏活动中游刃有余,创造出一般人难以达到的骄人业绩。
第三,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探索和实践。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俏然而至,A1解放了人们的大脑,增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多维空间天马行空。用Al工具辅助编写文章、整理专题文案、制作门券展集已经成为可能,有一些券友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都要在提升门券收藏文化过程中,予以吸收,为我所用。
第四,善于总结,不断创新,沿着中国门券收藏文化道路勇毅前行。
文化是门券收藏者的底气,这话一点不假。但说到底,文化要由人来打造,更要人来传承。目前,门券收藏界的青黄不接,门券研究人才的匮乏,在全国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没有年轻一代的加盟,没有人才的加持,提升门券文化收藏软实力,恐怕就是一句空话。在保定券协与北京门票沙龙的联谊活动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近年来北京门券沙龙,由于增添了一批来自社会各个精英行业的高学历成员,其整体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升,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说,以各种手段和方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门券收藏队伍,是门券收藏组织的当劳之急,利用现有队伍中的人才,重视吸收和培养更多的社会精英,是门券收藏事业的长久之计。希望圈子里的有识之士,在这些方面多进行研究,力求取得行之有效的效果。
三、文化也是券协组织发展的底气
文化是门券收藏者的底气,也是门券收藏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底气,希望我们各级券协组织的领导,站在门券收藏文化的战略角度思考这一问题,并予以高度重视。亦盼望全国各地的券人,不负新时代的重托,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跟上科技日新月异的脚步,从原来自娱自乐、固步自封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科技,营造门券收藏的新语境,勇于开创门券收藏的新局面,为新时代中国蓬勃发展的文化大潮,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信通过全国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门券收藏活动及研究的又一个春天一定会早日到来。
作者通联地址:
邮编:07100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三丰东路凌云街吉祥小区4-1-101
手机:13663397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