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上了北京正阳门箭楼
3月20日,我登上了承载着悠久历史记忆,见证京城繁华兴盛的北京正阳门箭楼。我们夫妻二人按照参观路线的指引,从正阳门箭楼东边的马道登上城台,进入一楼后,首先是大红底色的黄金字体《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巨幅展板映入眼帘,在箭楼内1~3层设有专题展览。随后领取了展览简介,跟随着讲解人员进行了有序的参观。
北京正阳门箭楼是1988年1月31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殊荣无疑是对它深厚历史价值与独特建筑意义的高度认可。正阳门箭楼建成于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占地面积0.21公顷。在明清时期,它与正阳门城楼、瓮城等共同构建起一组功能完备的城门建筑群,这组建筑群即肩负着守护京城的防御重任,又在重要礼仪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见证了无数次王朝的盛典与荣耀。
当近距离来看正阳门箭楼的建筑形式,箭楼是砖砌堡垒式的典范之作,城台高达12米,坚实厚重,仿佛是大地伸出的有力臂膀,稳稳托举着上方的建筑。门洞采用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这种独特的设计在当时别具匠心。值得一提的是,此门专走龙车凤辇,彰显出其独一无二的尊贵地位。箭楼为重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彩色搭配古朴而庄重,它上下共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这些箭窗曾经是防御外敌的重要窗口,箭楼的箭窗设计独特并实用,每一个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金戈铁马。箭楼面阔七间,宽达62米,北出抱厦五间,宽42米,楼高24米,整体体量宏伟高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门有两重,前为吊落式闸门,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古城闸门,也就是俗称的千斤闸,厚重坚固,一旦落下,便如铜墙铁壁,后为对开铁叶大门,同样坚不可摧。为此箭楼的整体建筑高大雄伟,是正阳门防御体系的重要部分,它们共同守护着京城的安全
然而,正阳门箭楼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无情的大火两次肆虐,让箭楼遭受到重创,但它并未因此倒下,顽强的挺了过来。可命运似乎还想继续考验它,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箭楼在这场浩劫中被焚毁,昔日的辉煌瞬间化为灰烬,只留下了满目疮痍。但这个饱经磨难的建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1901年,修缮工作开始启动,无数工匠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记忆的执着,投入到修复箭楼的工作中,经过五年的努力,至1906年箭楼终于重新焕发生机,以崭新的面貌再次屹立在京城之中。随着前门东西两座火车站的建造,1915年开启了正阳门改造计划,为了改善交通,拆除了瓮城,如今仅存的正阳门和开放的前门两座主体建筑。箭楼在正阳门改造时,聘请了法国建筑师罗可格负责改造设计,一是所有的箭窗都安装了玻璃,增加了窗洞券套即罗马式白色弧形华盖;二是箭楼楼体中间增加了由汉白玉栏杆围出的平台;三是箭楼东、西两侧增加了由水泥砌成的弧形月台,增加了端墙装饰,并使用了汉白玉围栏突出了横向装饰效果;四是在箭楼门洞上增添了“正阳门”三个水泥大字;五是增加了登上箭楼城台的梯道。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49年2月3日,这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正阳门箭楼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它仿佛一位见证者,亲眼目睹了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端。那一刻,箭楼下的街道上,解放军战士们步伐整齐,英姿飒爽,人们欢呼雀跃,整个北京城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回到展览中的现场,箭楼的脊兽、瓦当等一批文物亮相,体现古人营建正阳门时留下的细节,讲解员介绍其中正阳门正脊压胜锡盒揭开面纱,这是古建筑正脊正中脊筒内的“镇物”。正阳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正脊上的压胜宝盒镇物种类多,规制高,专家解读营建正阳门时,古人在盒子中放入五枚金属锭、一块方木、五色丝线、五色宝石和五谷,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经年累月,这些“镇物”虽已蒙上了岁月的痕迹,但仍可以看出其中寄托着古人建筑屹立不倒的祈愿。
一幅清代《康熙南巡之回銮图》带领观众“走进”古时壮美中轴画卷,《康熙南巡之回銮图》描绘了康熙皇帝1689年,第二次南巡的盛况。此次展出的图卷表现了康熙皇帝从永定门外入城直至太和殿,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太和殿、金水桥、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清门、正阳门、永定门等,随着视野逐渐出现,完美展现了北京中轴的整体布局、建筑格局、设计理念及壮美秩序。展览还通过史料和老照片系统展示了近年来北京围绕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保护,逐步展开的一系列文物修缮、遗址保护、古建筑保护、环境整治等工作。此外,箭楼4层为文化客厅,设有非遗展示区域,观众可以参观“燕京八绝”非遗工艺品,体验茶艺和手工艺互动,观赏古家具和古琴演奏。
当我们站在箭楼的顶端,向窗外望去,南可俯瞰1400米长的前门大街并尽收眼底,熙攘热闹的人群如百年前一般繁荣,远可遥望永定门城楼。目光所及,不愧为前门地区的景观制高点,真是一片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景象。
随着近2个小时的参观后,按照路线指引,走西边的马道出来,结束了箭楼的参观。返程途中,我们夫妻二人意犹未尽,尽兴畅谈:一是《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展览从北京中轴线的遗产描述、遗产价值、保护与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呈现了所有承载北京中轴线,突出普遍价值的构成要素,以及对北京中轴线所实行的整体保护与管理,并突出了中轴线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空间序列,所具有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二是严格进出流程和新颖的展厅设置,我所说的新颖是箭楼刚开放,所布置的红色地毯十分干净,楼道间的扶手踏脚垫都很清新,各楼层设置展品放置整齐有序,同时进入参观时,查验预约记录,刷身份证、手机扫码过安检,严格按照预约时段入场参观,除手机和照相机外,一切物品都要寄存,为提升观众参观体验,严格落实了限量、预约、错峰等措施。三是纪念门票,文创产品场所展示出一套4枚的纪念门票,是镂空的异型票,整套40元,略显得有些贵,但还是十分抢手的。同时在2025年乙巳年时,又发行了一枚正阳门·箭楼纪念门票,红底白字,票上的图案可变换的正阳门箭楼图形和前门街景并有血燕图案,票价18元,也很受欢迎。
春暖花开时,正是出行好时节。通过参观正阳门箭楼,踏上城台,看到了古代建筑记忆的精湛,感受到了先辈们的智慧与勇气,也可以体会到北京这座城市的厚重底蕴,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前行的坚韧力量。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与未来交融,它不仅仅是一座城门,更是北京的灵魂所在,激励着人们去探寻那深藏于岁月之中的故事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