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邯郸的国保文化小分队(2)
由于大风的影响,所有的景区都关闭了,只能在门口拍照留念。增加了新成员,老姐来了,金志根老师来了,另外两人编者暂时还不认识。金老师站姿有些怪,他不想显得比东北疯哥高太多。
赵邯郸故城,又称赵邯郸故城遗址,是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邯郸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区及其西南郊。是已知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赵邯郸故城兴起于春秋时期,赵敬侯迁都邯郸后加以扩建,是赵都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战国后期黄河以北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大都会之一。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赵国为秦所破,邯郸作为赵国国都历经八代王侯,延续时间长达158年。
赵邯郸故城遗址包括赵王城及大北城遗址两部分,总面积约1888万平方米。两地相距60余米。赵王城为赵都宫城遗址,分东、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城内地面上有布局严整的龙台、南北将台等夯土台,地下有面积宽广的夯土基址,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初期都市建筑的基本面貌。大北城为当时的商业、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并且出土发现了作坊、炼铁、陶窑遗址。
由于大风的影响,邯郸所有的景区都关闭了,券友们只好跑到邻省的安阳市游览。
安阳天宁寺,有天宁寺塔(文峰塔)五级,由下而登,逐渐宽敞,其巅则为平台,周可容二百人,远望太行,历历在目。
文峰塔是一座非常独特的塔,建于后周文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塔建于天宁寺内,故原名天宁寺塔。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千米。
殷墟遗迹主要包括城墙基址、大灰沟、道路、夯土建筑基址、地穴和半地穴居住址、灰坑窖穴、水井、祭祀遗存、手工业作坊遗址、王陵区、家族墓地和车马坑等。
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因而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绵不断传承下去。
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6月,民国七年(1918年)6月建成,耗资70余万元,建成了这座占地近9.3万平方米的浩大茔宅。
袁林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壁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辅而建的。石马、石虎、石狮还是文臣武将,全都是短腿。袁林正面有一座大殿,两侧有陪殿,全是清代风格的建筑。
大墓台基有三道门,中间的铁门又完全是西式建筑,貌似民初的“大帅府”。既彰显“皇家”气派又区别于帝王陵寝,为中国陵墓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例,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2013年3月5日,袁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2月25日,袁林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景观质量评审,荣膺国家3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