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邯郸的国保文化之旅小分队(5)
昨天早上我刚起床,手机微信就响个不停,是前方小分队发来的消息,我情不自禁的忙乎了起来,害得我忘记了吃早饭。今天我起个大早(七点之前我就算起大早),等待这些“该溜子”的消息,左等右等也没动静,我还以为兄弟们返程了,不然早就来打扰我了。十点终于响起了悦耳的微信声音,是疯哥发来的图片,一个文字也不带,全靠我自己琢磨。后来我又查看了守约小弟和魏导的朋友圈,这才形成今天的第一段内容。
苏禄王墓,又称苏禄国恭定王墓、苏禄东王墓,是明朝初年国王陵墓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坐落在山东省德州市城区北部的北营村,安葬着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刺和他的王妃及两位王子,是中国境内仅有的两座外国君主陵墓之一(另一座是位于南京的浡泥国王墓),也是中国唯一的驻有外国王室后裔守陵村落的异邦王陵。
苏禄王墓南侧有御碑、石人、石马、石羊、石虎、望柱等附属文物。明清以来,由于战乱、水患,除王墓、石人、石马及墓碑外,其他建筑荡然无存。自1965至1986年,国家和山东省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加固东王墓及妃子、王子墓,复建祠庙、牌坊,加固御碑楼,归置石象生,修筑围墙,绿化环境,修设下水道及排水沟。
1956年,苏禄国东王墓列为首批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成立了德州市文博馆负责对苏禄王墓的保护、管理、研究工作。1988年1月13日,苏禄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州塔是一座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物,位于景县城关镇内,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简称舍利塔,因今景县原为景州所在地,所以人们通常称为景州塔。
景州塔在中国享有盛名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定为第四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国璋故居位于河间市西诗经村,始建于1913年,为四合院式建筑,建有屋舍400余间。
冯国璋故居为砖木结构的三层楼,共四座,连同从前的三所小楼,共有楼房110间,平房54间,建筑面积4661.29平米。冯宅与袁宅只相隔一条民主道,据天津市房产公司的有关人士说,两届的民国大总统将自己的住宅建的这么近,从目前的考证资料看,在全国只有这一处。有人猜测,冯国璋与袁世凯都是北洋军阀,冯当年是袁的下属,二人将住宅建的近,也许是方便二人议论国事。
河间府署,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北省河间市市区红牌楼街97号,占地面积83.7亩,建筑面积6923平方米。
旧府衙坐北朝南,衙前设高大照壁(影壁),照壁两侧建有辕门,辕门外有直通河间东西大街的甬路,临街有高大木牌坊,坊上雕刻有“燕赵雄风”四个大字。
沿甬道北上,原有石台阶五级,上面建有殿堂,名曰大堂,原为府官审理案件之所,凡大堂审理的一般民事案件,允许民众旁听,借以显露“清官大老爷”的明断。
河间光明戏院,又名“和平剧场”,俗称“老戏园子”,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瀛州镇十一街,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近代戏院建筑。以下是其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
光明戏院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式建筑,仿天津“大舞台”形式建造,具有中西结合的梨园建筑特点。戏院南北长48米,东西宽25米,分四层,一二层开窗,三层正中刻有“光明”浮雕大匾,“光明”二字由近代天津书法家华士奎所书。光明戏院是全中国北方保存较完整的近代戏院之一。
瀛州书院,原坐落在河间县城内东南隅,建于清乾隆年间。据乾隆《河间县志》记载:河间城内原有县学、府学、唯独没有书院。
到乾隆十七年(1746)十一月,杜甲任河间府知府,看到堂堂河间大府连座书院都没有。
杜知府上任不久就和同僚们议论筹建书院的事。次年(1747)春,同知(官名)洪东阆来帮助杜知府操办修建书院事宜。选院址、定院名。院址选择在南面临水、北近孔庙,环境幽雅的府城东南隅。因河间一度称瀛州,院名就叫“瀛州书院”。
到河间必吃的就是火烧。河间驴肉火烧是河北省河间市的一种传统名吃,其味道外热里爽,清爽醇香;河间驴肉火烧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洛阳。
驴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营养补充。
在河间吃过驴肉火烧,小分队当晚到天津市,休息一晚,翌日在天津再看一天国保,晚上各奔自己的家乡。
谢谢各位师友的关注,期待您明天和小分队一起游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