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笑一场颠倒梦
——邯郸研学旅行记之四
保定 陶万春
“黄梁美梦”或“一枕黄粱”这一成语典故,从小就耳熟能详。今天上午,再到吕仙祠,又有了新的实地体验和感慨万千。
据唐人沈既济之传奇《枕中记》描述:开元七年,道士吕翁得仙术之后,行至邯郸道,在一家旅店憩息,偶遇一姓卢的落泊青年。卢生自觉衣装寒酸,长叹道:“大丈夫生世不该这般寒酸,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方可言得志。犹今勤于田间,咳……。”说罢即刻目昏思睡。店主人正忙于做黄粱米饭,吕翁从囊中取出一枕对卢生说:“枕我枕但愿你如愿以偿”。卢生往吕翁枕上一躺,果然灵验。他梦中见一洞忽透其明,举身而入,遂至其家。数月后既娶妻又居官,官封燕国公。后又生五子,皆有才气,进士及第,官居显位,婚配名门。又有仆十余人,子子孙孙对其关心备至,然而也未能逃出死亡的命运。梦到此欠身方醒,只见吕翁仍坐其旁,一切如故。店主人连一顿饭还未能做熟,好一场短暂的黄粱美梦!真可惜好景不长。吕翁这时笑道:“人生之道不过如此而已。”卢生沉思良久言之:“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生死之情,尽知之矣”。稽首再拜而去。吕仙祠,就是根据这段传奇而建,因其在邯郸市北10公里的黄梁梦镇内,史称“黄梁吕仙祠”。
今日的吕仙祠占地面积13330平方米,中轴线长140米,建筑物如同一串珍珠让我们应接不暇。丹房前照壁面北,上嵌“蓬莱仙境”四个石刻大字,相传出自明代仙家之手,字体苍劲有力,力透石壁。二进院落,中央的莲池鲫鱼满塘,我估计都是善男信女的放生之物,中央建有攒尖八角亭,虽然说未到盛夏荷花无影,但环境仍然典雅恬静。
中轴线上最北端,建有卢生殿,乃祠中精华所在。殿中靠北墙置石刻卢生睡像一尊,头西脚东,侧身而卧,双腿微曲,睡意朦胧,维妙维肖。殿前廊下东侧立有一碑,刻有清末邯郸进士王琴堂绘制的梅花和题诗:“梦醒黄梁方悟道,心同明月可寻梅”。廊柱上楹联为:“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长少俱为古人”。其意境耐人寻味。殿堂廊下西侧有一“梦”字石碑也十分有趣,作者巧妙地将黄梁梦典故刻在“梦”字之中,结构合理,书法清秀,吸引着游客纷纷合影留念。
卢生殿内的卢生睡像,千年不醒,却点拨了无数远道慕名而来之人。此处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摸摸卢生头,一生不用愁;摸摸卢生手,什么都会有。”殿前的碑廊诗联很多,其中不乏悟醒人生的格言和警句。
看着眼前的情和景,我忽然想起千古英雄苏东坡的一首《西江月——中秋和子由》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己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是啊!人生路上所经历的人和事,就是一场春秋大梦,功名利禄如时光飞逝,更增添了人的哀愁。时间像流沙一样,从每个人的手指缝中溜走,壮志未酬身先死,就是做鬼也风流。命运多舛是常态,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从一出生就走向死亡,自然法则并不因为你是高官厚禄而网开一面。
走马观花吕仙祠,让我悟出来一个道理,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因为那是老天爷把控的。但是,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不再做梦,转而活在当下,干自己力所能及的又有兴趣的事,比如收藏门票,研究门票背后的故事,去大好河山研学旅行等等。
春光明媚,艳阳高照,又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兴致使然,拙诗一首,权当助兴:
三生有幸洛水滨,
邯郸城东逢暮春。
武灵丛台草花残,
吕翁祠堂松挂新。
临近古稀还旧梦,
人生海海求本真。
活在当下戏岁月,
收集门券争秒分。
~2025.04.15写于返程火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