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太极第一城
——邯郸研学游记之五
保定 陶万春
广府古城,不少人对这个名字觉得陌生。但说起诞生在这里的杨式、武式太极拳来,许多人或许还有些印象。的确,是太极神功让古城声名远扬。
该城古城墙始建于隋末,经元明增修逐渐形成规模,是我国平原地区城墙、护城河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当年的永年城城墙雄伟坚固,城河宽广,周围环水,易守难攻,自古为军要地,还有“北国小江南”之美称。
现存的广府老城周长4.5公里,俗称“九里十三步”步,城高12米,城墙厚8米。城内面积达1.5平方公里,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小拐弯。城墙筑有四座瓮城,四道城门。
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内外,人文景观颇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孔子门生冉子墓、战国名士毛遂墓、义军领袖窦建德墓、清晖书院、太极宗师杨露禅故居和武禹襄故居、赵州桥的姊妺桥——弘济桥、武汝清故居等。漫步城内青石板路上,还能听到“三山不显、四海不干”、八步三眼井、四门九狮子和四面卧神牛、不打五更鼓等奇妙的传说。
广府古城地势低洼,每当雨季来临,这里都会变成一片水天泽国。民间传说,当年开始筑城的时候,就在四个城门下放置了四头灵异的卧牛。每遇洪涝,卧牛都会驮着城墙站起来。水涨多高,城墙就能长多高,不管水多大,都漫不过城墙,所以老百姓又把广府古城称作“卧牛城”。1963年,邯郸一带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广府城因城高墙固而幸免于难。亲临邯郸视察水情的毛泽东主席,听说一些地方扒城墙的做法后进行了批评,并指示要保护好城墙,他说:“把城墙和护堤看成是生产资料……,不能再扒了。城是为了对付水。”毛主席还特别提出要到广府古城去看看。
清朝期间,在广府古城先后诞生了两位著名的太极武术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名河清)。他们创立了舒展大方的杨式太极拳和小巧紧凑的武式太极拳。后人又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吴式、孙式和乔式太极拳。一年一度的“中国.永年太极拳联谊大会”,已成为国际太极拳界聚会的盛典!
这次跟旅行社到广府古城,把时间都交给了城内,无暇顾及城外的杨露禅故居,倒是把武禹襄故居看了个明明白白。
武禹襄故居位于广府古城内东街,始建于清末,总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分南北三段院落,原有房屋75间,现存52间。月门、书房、花厅、月台、戏楼、莲花池、假山、练武场等一应俱全。
武禹襄名河清,1812年出生在东街,1852年他亲赴河南温县赵堡镇,拜陈清平为师,深得其奥旨秘诀和拳技精髓,后又得拳祖王宗岳秘本《太极拳谱》,经他苦心研练,创造出武式太极拳。武禹襄还是清朝秀才,生前著有多部太极拳理论著作,至今被拳界奉为精典。
承德市荆大姐学打太极拳
永年广府古城,就在其特有的地理氛围中,滋养了人们尚武崇德的精神,孕育了奥妙无穷的太极拳文化。如果您来这太极圣地逗留几日,说不定还能在推手挪步运太极之外,有许许多多意外收获呢!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么风雨兼程。人生就是这么一个又一个驿站,下一站不知道又会奔向何方。
看了古城,心满意足。驻足赏景,心有灵犀,拙诗一首,记之:
广府雄峙邯郸东,
故垒巍巍耸碧空。
兴亡几度众人叹,
护城河深挽大风。
荷花芦苇虽未现,
景色宜人味道浓。
一招一式学太极,
旅伴鼓掌笑出声。
~2024.04.16写于保定府河岸边